巴士的点评|不杀仓鼠或不做全民检测 都有机会成本
2022-01-20 07:18
那一科是英文口试。我年轻时喜欢胡思乱想,设想了大量可能出现的题目。由于我读的是佛教学校,最先想到的可能会问的题目是「佛教建议不杀生,假若你面前出现一只曱甴,你会打死它吗?」
世事有时就是这样巧合,到正式考试时,外籍女考官问我的问题,竟然和我设想的一模一样。我的英语虽然马马虎虎,但由于有备而来,回答时侃侃而谈,说由于曱甴带有病菌,可能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所以迫不得已要杀死它。这个答案不太「佛学」,但很「世俗」,女考官看来相当满意,我顺利过关。
这条问题的答案,隐含了价值的选择,就是我们作为人类,会觉得人的性命比其他动物的重要。政府要将约二千只仓鼠等动物人道毁灭,有复杂的理由,目的是防止病毒散播。若不将仓鼠人道毁灭的话,就要找二千个笼,找有足够的地方,将仓鼠饲养,之后又要定期进行核酸测试,将仓鼠隔离二十一天,没受感染的仓鼠才可以「放监」。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未必有为动物采样的经验,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出现的问题包括:一、有机会感染处理的人员;二、没有快速截流,万一病毒在仓鼠体内突变,再传给人的时候,可能会制造出超级新病毒,危害更多人命。
我和你一样,都是普通市民,都十分同情那些可爱的仓鼠,而作为公共卫生的决策者,就要两害相衡取其轻,若不人道毁灭仓鼠,就可能要付出人命伤亡的代价。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机会成本」。由于涉及人命伤亡风险,社会付不起这样大的「机会成本」,所以只能人道毁灭仓鼠。丹麦在二〇二〇年在水貂养殖场发现了一种可传染给人类的变异新冠病毒,基于同样的「人命最重要」的逻辑,扑杀一千七百万只水貂。
讲完仓鼠讲疫情。仓鼠带有Delta新冠病毒,完全出乎政府意料之外,政府没有预计有「意外」,对疫情估计得太乐观了。
第一,虚假的安全感。上周五(一月十四日),政府宣布延长社区阻隔措施十四天至年初三,当时表示如无意外,餐饮等场所可以在年初四复业,与疫苗护照同时推行。
究竟疫情是初步受控,抑或是仍然失控,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判断,政府当时有疫情初步受控的判断。她见到的正面信息是当时连续几天都只有几个本土感染个案,没有指数级上升;负面信息是:a.两个没有源头感染个案,证明社会上仍有隐形传播链;b.入院者轻症太少,不符合Omicron感染特徵,意味着还有比确诊人数更大量的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存在而未被发现。
由于正面信息明显,负面信息潜藏,会较容易被正面信息所迷惑。再加上人有「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的倾向,喜欢选择性地注意和相信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所以高官会倾向相信疫情已受控,而不是疫情仍然失控。可惜的是,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第二,疫情爆发的现实。随后疫情已呈现多点爆发。除了初时的两个未有源头的感染个案之外,有宠物店女店员确诊Delta变种病毒演变成的仓鼠群组,有四十三岁巴基斯坦女子感染较少见的Omicron「BA.2」变种病毒,快速一传九人的群组,还有仁济医院的七十九岁老翁照肠镜时确诊,来源不明。本地疫情出现多点爆发的状况,连此前说疫情已受控的专家,也改口说疫情未受控。
内地进行全民检测,可以在短至十四天内找出绝大多数的隐形传播者,做到快速清零。机会成本是每次检测的开支约五亿元,并要投入大量的义工和市民做检测所引致的麻烦,但可以快速结束疫情。
以香港政府的「唔汤唔水」的抗疫方式,当然很难可以在二十八日内清零,甚至几个月都可能搞不掂。正如有饮食界估计,禁止晚市堂食四周,业界已经不见一百亿元。若搞几个月,社会的金钱成本数以百亿元计,还有自由甚至人命的代价。拒绝全民检测,容许疫情慢烧,其实和不杀仓鼠一样,要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