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丑医生施快乐疗法正能量助病童抗敌

2021-01-29 07:21

穿上特制医护白袍,脸颊和嘴巴画上鲜红颜料,鼻尖配以爱心形状作点缀,眼前身材小巧的女社工,摇身一变成为举止逗趣的「小丑医生」,继而通过戏剧、音乐及讲故事等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为入住医院的病童和家属施展「快乐疗法」,带来了无限欢笑和希望,希望降低他们对住院和治疗的恐惧,「为病童注入正能量,勇敢对抗病魔!」记者 林家希

「迎春花开,带来了好运来……祝每位小朋友开开心心、快高长大!」踏入荃湾一家魔术娱乐制作公司,传来一把孩子气的快乐女声,只见身穿医生白袍、戴上小丑帽的蔡慧煌(Amy)站在镜头前,为病童录制农历新年祝贺影片。完毕后,她卸下妆容,收起跳脱语调,娓娓分享散播欢笑和承接悲伤的故事。

父罹患癌症 获社工雪中送炭

七十后「小丑医生」Amy表示,自小对探索建筑物及撰写文字感兴趣,曾以成为考古学家和传媒工作者为志向,直至就读中三至中四期间父亲罹患癌症,一年多后离开人世,当中经历改变了其人生规划。她忆述,当时一家居于徙置大厦,不便父亲休养,医务社工得知后转介他们申请公屋,让她感觉社工雪中送炭的工作甚有意义,随后入读城市大学社工系,毕业后二十多年来均在社福机构任职社工,早年主要从事青年外展工作,现为SEN学童、家长及少数族裔提供辅助服务,疫情下亦协助不少发生亲子冲突的家庭化解矛盾。

真诚帮助有需要的人,是Amy担任社工的初心,她随后从友人口中得悉,本港有基金会推行为病童表演及探访的「小丑医生」计画,当刻想起父亲生前留医期间的孤单和压抑,让她感慨良多,二○○○年正式报名参与,不久获安排学习专业表演、医疗理论及心理照护技巧等知识,并出任实习「小丑医生」,一年后修毕课程,开始每周前往特定医院儿童病房,为小朋友带来欢乐。

打气针筒 减低病童恐惧

Amy解释,留医小孩遭受病痛折磨,活动范围仅限于病房,加上每天处于相同环境,接受重复不断的治疗,往往失去时间观念,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小丑医生」于是通过戏剧、音乐及魔术等表演,让众人感到开心,同时穿上医疗白袍、配以大型「弹弹药丸」、「打气针筒」等模拟医疗用品工具表演,希望降低他们对接受治疗的恐惧,「部分小朋友特别害怕打针和洗伤口,护士会找我们在旁协助转移注意力。」

治疗路漫长 安抚家长

「小丑医生」不会知悉病童背景,惟特殊情况如有哮喘、癫痫症及呼吸道感染患者等,因不宜使用会发出闪光及有羽毛的工具,护士会事先提醒,接触传染病患者前亦会穿上全身保护衣,以防感染。Amy笑说,进入病房后,会轮流到每位小朋友的病牀前表演,务求双方有互动,「有家长感谢我成为儿子第一个朋友,这是我继续探访病童的动力。」

除了让病童暂时忘忧,「小丑医生」也能协助家长放松情绪,Amy说有时见到家长失落难熬,会慰问及安抚对方,「家长亦需要其他人的认同和谅解。」

Amy感言,她深信正向思想能创造奇迹,例如曾经探访一名患有先天性肝疾病的男童,对方在出生两个月后长期住院,虽只能吃流质食物,但生命意志坚强,及至三、四岁可以出院,另有一位十八岁少女病情不乐观,终日愁眉苦脸,其家人遂委托「小丑医生」到访,可惜对方其后病逝,但已比医生宣告的死亡期限延后一年多,「我们曾令她重现笑容,家人亦表示感谢!」

「小丑医生」为病童带来欢笑,但难免经历病童「移民」天国带来的悲伤。Amy坦言,曾有一位留医五年的小朋友离世,看着空荡荡的病牀,不免情绪波动,「让我体会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为记录个中悲喜时光,她于○五年出版《小丑医生欢乐治疗之儿童成长锦囊》一书,详细分享探访病童的故事。

疫症期间 争取视像接触病童

已担任「小丑医生」二十年的Amy,继○三年「沙士」疫症后,去年再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止到院探访服务,改为录制节目在医院播放,并以视像通话等方式与病童接触。她希望,疫情过后有多些医院愿意与「小丑医生」合作,为更多病童带来欢乐,「小朋友,Doctor Amy很挂念你们,希望早日相见!」

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