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兵制难以维持 从围剿日本海盗看明兵制|悦读历史

2024-10-04 14:00

历朝历代均须确立兵制,确保国家有具战斗力而制度化的军队,而兵源原来并非全部来自「徵兵」,还有朝廷给予生活或名誉上的优惠,以雇用专职士卒为国家出力的「募兵」。基本上,历代王朝都很难以单一兵制维持数百年,往往因应不同的情况而游走于徵兵及募兵两种制度之间。明代亦徵亦募的卫所制,与明朝倭患亦是关系密切。

倭寇,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 历史上该羣体成员的身份背景和组成,是多样及复杂的。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维基百科资料)
倭寇,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 历史上该羣体成员的身份背景和组成,是多样及复杂的。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维基百科资料)

假倭寇真海盗:徐海

明初洪武年间的倭寇以日本浪人为主,影响地域有限;惟在嘉靖年间,真倭寇反而极少,大部分乃打着倭寇旗号的沿海刁民,影响整个江南的领海。曾有被掳走的富商见证倭船上「真倭」只有数人,其他都是来自福建、台湾、温州等亡命之徒,即货真价实的海盗。当时源于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连渔民出海的大船也被迫自沉,对外海上贸易更是归零。难以维生的沿海人民铤而走险走私及从事劫船等海盗勾当,而结夥倭寇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比如嘉靖年间在江浙如入无人之境的徐海,他本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结合逃犯、罢吏、失意书生流亡海上。他最「得意之作」乃收买萨摩、对马一带的流亡武士,抢掠官军及其他海盗的财宝,势盛时共有兵力2万馀人,这些流寇曾3次入寇长三角一带,徐海更自号「天差平海大将军」,令围剿的官府满脸灰土。

明代《倭寇图卷》描绘了明军在长江靠海沿岸抗击倭寇的历史。全卷内容有倭寇船队登岸掠夺、平民逃难、两军水上激战、倭寇被歼、明军出阵(图)等。
明代《倭寇图卷》描绘了明军在长江靠海沿岸抗击倭寇的历史。全卷内容有倭寇船队登岸掠夺、平民逃难、两军水上激战、倭寇被歼、明军出阵(图)等。
《抗倭图卷》中的明代军队
《抗倭图卷》中的明代军队
明军抵抗倭寇
明军抵抗倭寇
倭寇外貌
倭寇外貌
倭寇洗村
倭寇洗村
倭寇抢掠
倭寇抢掠
明军出击抵抗
明军出击抵抗

倭寇克星:戚继光

明代大将戚继光认为北方长枪大刀的传统阵法,根本对抗不了行军快速的倭寇,故以适合南方地形的独特阵法及混合武器,多次成功击退倭寇。
戚继光改良了传统兵制,以11人为一队的「鸳鸯阵」作战,当中设队长1人,前方2人以藤盾守住阵型和抵御弓箭,2人持狼筅(附上有众多枝杈的毛竹)牵制敌方的日本剃刀或武士刀,中间4人以长枪主攻,后面再有2名镗钯手(即农具叉子)负责掩护。这个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组合,让每种武器发挥出自己的优点,让队友互相掩护、团体作战。

福建莆禧古城的一段古城墙前,竖立了戚继光的石像。
福建莆禧古城的一段古城墙前,竖立了戚继光的石像。
戚继光为了对抗倭寇,发明用竹子制成的特殊武器「狼筅」。
戚继光为了对抗倭寇,发明用竹子制成的特殊武器「狼筅」。

事实上,戚家军的兵员主要来自农村的淳朴基层,要他们长期以正规战阵训练根本难以解燃眉之急,故用镗钯、狼筅、藤盾这些农民日常生活物品;而各个鸳鸯阵可因应南方常见的山径地势,变阵为两支缩小版的鸳鸯阵(两仪阵),甚至可配合「偏箱车」,即可以摺叠的屏风的战车,可快速变为防御据点。

图为位于陕西巴山深处的全胜寨战壕遗址,据当地志记载,此寨始于明末,为当地民众躲避战乱
图为位于陕西巴山深处的全胜寨战壕遗址,据当地志记载,此寨始于明末,为当地民众躲避战乱
青山关长城是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的明代长城,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为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永平时所整修。
青山关长城是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的明代长城,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为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永平时所整修。

少林十八铜人:武僧抗寇

在倭患最烈的1553年,真假倭寇在浙江沿岸作恶不断,从海上抢到陆上,长驱直达南京城郊。各地卫所将领都不敢出战,故当时地方政府只好临时徵召少林寺的武僧出动。
当时武僧穿的不是大家常见的黄红色袈裟,而是精细的皮竹甲,「皮甲在内,竹甲在外」;模样更是「暗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布蒙头」。后人清代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亦有赞颂武僧抗倭寇时,手持7尺长、30斤重之长棍,绝对是武僧的独家秘器。
然而,结果仍是悲壮的。同年,武僧与倭寇激战,宁波都督万表《海寇议》云:「(倭寇)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坐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月空法师由静至动,避开双刀斩杀再跃起,以铁棍击杀敌人。可惜,最后众僧「因误入敌军埋伏,全体阵亡」。在全体阵亡的数据下,及后再没有记载徵用少林和尚加入实战队伍。

位于马祖国家风景区的古迹「大埔石刻」,石碑记载了明朝大将沈葆桢击退倭寇的史迹。
位于马祖国家风景区的古迹「大埔石刻」,石碑记载了明朝大将沈葆桢击退倭寇的史迹。
山东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是防御倭寇的滨海重地。现南门仍保存尚好,西门留有明代初建时的原貌。
山东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是防御倭寇的滨海重地。现南门仍保存尚好,西门留有明代初建时的原貌。

亦徵亦募卫所制

不论古今中外,具雇佣性质的募兵质素一般比只为服役的卫所军较高,募兵者可以精选年轻力壮者;同时募兵的武艺较高,战斗力较强,即使有缺伍,可马上按「市场价」招募,不像卫所军慢慢败坏,持续低士气状态。可想而知,相对徵兵,募兵充员灵活、战斗力强,于后期的明朝国运而言无疑是一大助力。

特点1 参考唐府兵制守屯结合

明代的卫所兵制是重回唐朝府兵制「寓兵于农」的经验,是传统守屯结合的军政。洪武十七年,政府在全国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
卫所军的实际兵源以「垛集」为主,即政府以三家民户为一单位,徵发壮丁服兵役。当然卫所的实行要有良好户籍制度配合,明初时有军户的都是生活较有保障。如果是跟随朱元璋或诸将打天下的,则为「从征」的军户,更有家族威望,并得到朝廷特别照顾。

特点2 卫所无兵改徵为募

然而,明代卫所制的军户乃是世袭及无免役期限。一旦入伍,一生为兵,最可怜乃子孙后代永续军籍;即使军户全家死亡,更要从原籍族人「拉夫」补充。
到明中叶时因承平日久,军人地位进一步降低,加上逃兵特多,政府以流氓、罪犯充军补员,令军人形象更为低下。明英宗时「土木堡之变」,大量兵力镇守北方,守边兵回家无期。到嘉靖年间,有些卫所士兵只剩一半左右,在对抗倭寇时期的沿海驻军也只有三成左右,可见卫所的徵兵制度已变成了吃人的劣政。各地方将领不得不再由募兵入手,以对付倭寇及女真的入侵。
到明末崇祯年间,史可法即使成为南京兵部尚书,却发现无兵可用,要写信四处「乞兵」。次年明思宗自尽,卫所制已经名存实亡,史可法更无奈地采用「联虏平寇」(联满清打击李自成)的权宜计谋。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

特点3 戚家军俞家军崛起

明初时,卫所军人长驻军营接受军事训练,故战斗力不弱,北方的卫所形成一道对付北元及其他蒙古馀部的坚固防线。
不过,卫所逃亡者众的结果就是全国只馀「搵两餐」的老弱军士,即使京师也只有两万军人,人员缺额严重。崇祯年间更有欠粮饷的宁远兵变、吴桥兵变等,全国各地卫所制大乱,更令后金有机可乘。
相比之下,明代募兵制下的士兵,由负责招募的将领统帅募兵,用人唯才,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质素较高,加上兵将相互比较了解,战斗力自然比卫所兵强,后期更渐成为明代军队的主力,如对抗倭寇时的戚继光家军、俞大猷家军等等。

文: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冯浩恩老师 图:星岛图片库、网上图片

延伸阅读:

太平天国 挑战传统儒家 死伤人数众多 非一般乱党|悦读历史

五四运动 反帝反封建 促进中国现代化|悦读历史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