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星象 感受宇宙穹苍 望远镜的发展和原理|STEM教室

2024-09-18 14:00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把每个文人武将都刻画成栩栩如生的风云人物,例如描绘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一回,诸葛亮「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便算到周瑜将死。从现今科学角度来说,观星占卜没有太多科学根据,然而人们在数百年来确实发掘了不少天文观测的知识,尤其是17世纪望远镜的发明,让观测天文学得到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天文观测,并且欣赏宇宙的穹苍吧!

相关文章:观天星变化 测国家盛衰 了帝命更替|专题故事

早期望远镜——打开全新星空探索领域

我们并不确切知道望远镜的发明者是谁,但根据历史记载,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利普西于1608年曾向荷兰政府申请折射望远镜的专利,但不成功;翌年,伽利略将之改良并用作天文观测用途(见图一),顿时看到不一样的天空。从图二,我们见到望远镜的设计是由两块透镜而成,当远方的星光以平行綫的光束走到望远镜时,先因凸面的物镜而聚焦,并在焦点之前经由凹面的目镜折射回平行光綫,继而到达观察者的眼中。

伽利略
伽利略

收集光綫 看清星体

对比双眼,天文望远镜因有较大收集光綫的能力而令远方星体看起来更光亮;两块透镜的设计亦令望远镜有一定放大率,把细小的物件放大。另外,角分辨度的提升亦能提高解像能力,亦即星体上的特徵也能仔细看清。伽利略利用此望远镜,成功观察到木星的四颗衞星,以及金星的相位(类此月相),凭着不同证据,直接或间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教廷一直提倡的地心说。

木星及其四颗最大的卫星
木星及其四颗最大的卫星

可见,随着我们利用工具看到更清楚的星空,我们对地球以及宇宙的认识亦因而增加。

(图一)伽利略式望远镜
(图一)伽利略式望远镜
(图二)伽利略式望远镜内部设计
(图二)伽利略式望远镜内部设计

深入望远镜——认识艾里斑与瑞立判据

自从我们能够利用望远镜看到更多星体后,对宇宙的求知欲令我们对望远镜的要求更高。首先,我们想看到更细小或是更远的深空天体,这需要有更高放大率的望远镜。根据前几期提到关于相机的原理,我们知道把焦距调高有助看到更远的东西,但同时需要增加曝光时间来解决高焦距令影像变暗的问题。

以f/1.4镜头拍摄的星空(SNAPSHOT Canon图片)
以f/1.4镜头拍摄的星空(SNAPSHOT Canon图片)

相关文章:解构拍摄与光学现象 透镜、对焦、观景窗、五棱镜、感光元件、光电效应|STEM教室

此外,假如有两颗星星出现的位置相若,要分辨并不容易。学过光的绕射,我们知道光波遇到障碍物时会改变其直綫的轨迹;当星光射进望远镜,穿过圆形的透镜时,小光点就会变成一种名为艾里斑的图案。数学上,我们会以瑞立判据来定义两颗星体能否被分辨出来:

λ为波长,取决于星光的颜色,不能改变;a为望远镜的阔度,这是我们能够变更的,当a变大,θmin(可分辨的最小角距离)就会降低。换句话说,大口径的望远镜能让我们分辨到相互距离更近的星体。

(图三)艾里斑是由一个置中的明亮圆斑加上外围光暗相间的环状条纹组成。要分辨两个星体,一般定义它们的中心圆斑不能互相重叠。中间图片尺寸1×1mm的艾里斑由右边2000毫米相机镜头,以f/25光圈拍摄。
(图三)艾里斑是由一个置中的明亮圆斑加上外围光暗相间的环状条纹组成。要分辨两个星体,一般定义它们的中心圆斑不能互相重叠。中间图片尺寸1×1mm的艾里斑由右边2000毫米相机镜头,以f/25光圈拍摄。
(图四)上图的星空相片长度较短的交叉綫为绕射现象,因为望远镜内支撑物镜的设计多为十字形状,因此光在遇到此障碍物后亦产生十字光束。而另一条垂直长綫是CCD的效果。前几期的相机专题中提到,CCD中的每个像素在收集光子之后会转化为电流,但其实一个像素只能收集有限的光子,在过度曝光下,当一个像素不能再容纳更多光子时,多出的就会溢去相邻的像素(亦即「纵向输送带」里上面及下面的像素)。当整条纵向带都有光子,相片就会出现一道垂直白綫。右边为Canon PowerShot A75 CCD。
(图四)上图的星空相片长度较短的交叉綫为绕射现象,因为望远镜内支撑物镜的设计多为十字形状,因此光在遇到此障碍物后亦产生十字光束。而另一条垂直长綫是CCD的效果。前几期的相机专题中提到,CCD中的每个像素在收集光子之后会转化为电流,但其实一个像素只能收集有限的光子,在过度曝光下,当一个像素不能再容纳更多光子时,多出的就会溢去相邻的像素(亦即「纵向输送带」里上面及下面的像素)。当整条纵向带都有光子,相片就会出现一道垂直白綫。右边为Canon PowerShot A75 CCD。

改良望远镜——提升星体影像质素

上述提到的艾里斑是由于不能改变的光绕射现象而成,因此这亦是影像画质的上限,亦称为绕射极限。可是现实上,望远镜的设计却不能到达此极限,尤其是透镜的形状会造成不同类型的像差。以下让我们看看其中一些例子:

1. 球面像差

在电脑控制机械出现之前,最容易制作的透镜表面是平面或球面。然而,当光綫打在球面透镜的边界时,其所受到的折射比光穿过中间时为多,因此聚焦点亦会较前。当同一道光的焦点并不在同一位置上,影像就会显得模糊。要解决此问题,透镜表面可改为抛物面,就能有效把焦点移回同一点上。

(图五)理想中的透镜能够把所有光綫聚焦到同一焦点上(图上),但现实是,当光走到球面透镜的边缘时会聚焦在较前的位置上(图下)。
(图五)理想中的透镜能够把所有光綫聚焦到同一焦点上(图上),但现实是,当光走到球面透镜的边缘时会聚焦在较前的位置上(图下)。

2. 彗形像差

观测天象时,星光会从四方八面而来,而当平行光綫以一定角度进入望远镜时,距离中轴较远的光綫所受的折射会较弱,因此焦点会较后,而一颗原本呈圆点的星星就会变成如彗星般的形状。入射角愈高,此现象会更明显,因此一张星空相片里,四侧部分会容易看到彗形星体。由于这形状并非对称,因此若想得知某星于天空上的位置,就有需要解决这问题。然而,抛物面镜面也不能修复此像差,人们后来发现要制作一些复杂的非球面镜才能改善此问题。现时不少望远镜设计都有一形状复杂的修正透镜来降低彗形像差。

(图六)银河系部分影像。相片中清楚见到星体都不呈圆状,而是一端偏圆如彗核,另一端侧偏尖如彗尾,彗形像差因而得名。
(图六)银河系部分影像。相片中清楚见到星体都不呈圆状,而是一端偏圆如彗核,另一端侧偏尖如彗尾,彗形像差因而得名。

3. 场曲

上述两种像差都是由于光射到透镜的不同位置所产生的聚焦问题,然而即使是同一位置,不同入射角的平行光綫都会聚焦在不同位置。简单来说,当入射角变大,焦点就不会落在同一平面,而是落在一曲面上。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个透镜组,令焦距会随着入射角提升而增加,从而令焦点落回同一平面上。这亦是相机镜头惯常的做法。然而,多块透镜会增加望远镜的重量和负担,因此在一些大型望远镜上,我们会看到与其改变焦点位置,不如直接把收集光綫的感光元件放在这曲面上。

(图七)在2018年「退休」前,开普勒望远镜曾经是外太空里最重要的太空望远镜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寻求系外行星以及一些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其感光元件是CCD阵列,由于一块CCD不能屈曲,因此要建构 一个曲面的阵列来解决场曲问题。
(图七)在2018年「退休」前,开普勒望远镜曾经是外太空里最重要的太空望远镜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寻求系外行星以及一些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其感光元件是CCD阵列,由于一块CCD不能屈曲,因此要建构 一个曲面的阵列来解决场曲问题。

最强望远镜——须配合天时地利

以上解说都是通过改善望远镜来提升影像质素,然而要拍摄最佳星空照片,周边环境亦十分重要。例如空气的湍流(亦称视宁度)、大气层的散射等,都会影响观星质素。在香港,我们常说空气污染及光污染严重,因此要到大坳门、西贡等远离繁嚣的郊区才能有最好体验。拍摄天文相片外,若要进行准确记录的话,那么选址上就会有更多考虑。

清水湾大坳门星空(Facebook 香港行山风景摄影会群组图片)
清水湾大坳门星空(Facebook 香港行山风景摄影会群组图片)

相关文章:华灯背后的光污染|公民社会

最佳天文台 夏威夷毛纳基山

夏威夷的毛纳基山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最佳的天文台台址,其山顶全是一个个的圆顶,包括加法夏望远镜、双子北望远镜、凯克天文台、「昴」望远镜等。为甚么如此偏僻的地方能吸引全球各地争相在此建立天文台呢?避免光污染固然是其中一个原因。其次,毛纳基山山顶高达海拔4,200米,比云层还高,在这里的天文台能避开云朵,直接观测星空。

再者,高海拔的地方空气较稀薄,而且温度很低,减少扰流之外,空气粒子少亦令星光较难遭散射。最重要的是,空气在平直的表面流动就能大幅减少扰流,由于夏威夷四周都是海,而水面正正是平滑表面,这亦令夏威夷成为绝佳天文观测地点。除毛纳基山外,智利的安地斯山脉亦是热门观测地点。

毛纳基山上的一系列天文台:

2019年夏威夷毛纳基山天文台因当地原住民阻挡道路抗议而暂时关闭。(香港天文图片)
2019年夏威夷毛纳基山天文台因当地原住民阻挡道路抗议而暂时关闭。(香港天文图片)

补充资料

太空望远镜 太空观星

我们发现,即使在「最佳天文台」进行观测,因视宁度导致的最小角分辨度仍然达0.6角秒(一度有60角分,一角分有60角秒),比绕射极限的为高(以「昴」望远镜为例,其绕射极限的角分辨度为0.015角秒)。这证明在地球进行观测的话,受大气层影响,我们难以极限解像度拍摄星空,因此人们积极制造太空望远镜,就是直接把望远镜推出太空。

除了上文提及的开普勒望远镜外,专门寻找深空天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几年前发射升空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都将会继续开拓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为各个谜团寻找答案。

文:刘心、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图:星岛图片库、维基百科、伽利略式望远镜内部设计SNAPSHOT Canon艾里斑星空相片银河系影像香港行山风景摄影会 毛纳基山天文台

相关文章:

国际跨媒体天文教育者 天文与流行文化结合 推广天文科普|STEM教室

剖析光学现象 光的不同原理 光綫 、光科技、光波 、光子、量子力学 |STEM教室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