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乾坤大挪移」 的物理学原理|星岛教室

2024-06-13 15:42

STEAM教育|「乾坤大挪移」 的物理学原理|星岛教室
STEAM教育|「乾坤大挪移」 的物理学原理|星岛教室

「乾坤大挪移」乃是金庸著作《倚天屠龙记》的一套绝世武功,据说此武功可将人体潜藏的力量发挥,并拥有千斤之力。主角张无忌凭着习得上乘内功「九阳神功」的优势,短时间内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第6层。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令人悠然神往,纵然一代文豪仙逝,其笔下所描绘的角色却仍旧跃然纸上,永垂不朽。本文从物理学角度,与大家走进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


百尺高塔任回翔

时值元末,京城大都万安寺宝塔正燃起熊熊烈火,塔上只见人影晃动,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任明教教主张无忌正在塔下观望,神情同样焦急。以上情境乃来自《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七回〈百尺高塔任回翔〉(下图),摘录原文︰「万安寺宝塔共十三层,高十三丈」,转换成尺就是130尺,因此这「百尺高塔」的确没有丝毫夸大。

当时各大名门正派高手正在塔上被大火所困,束手无策,惟有刚练就绝世神功的张无忌决定放手一搏,提出以「乾坤大挪移」将众人接住的施救方案。

不过,众人因张无忌的明教教主身份而对其心生猜忌,只有张无忌二师伯俞莲舟力排众议,第一个接受了张无忌的提案,于是就有:「俞莲舟对张无忌素来信得过,虽想他武功再强,也决计接不住自己,但想与其活活烧死,还不如活活摔死,叫道:『好!我跳下来啦!』纵身一跃,从高塔上跳将下来。张无忌看得分明,待他身子离地约有五尺之时,一掌轻轻拍出,击在他的腰里。」


匀加速度运动公式

据文中所述,宝塔高十三丈,而俞莲舟在纵跃之前身在宝塔第10层,约在离地5尺才被张无忌击中,故此暂且先将他的直线位移取约为十丈,而元末的一丈为现代的3.12米,因此十丈约为31.2米。

根据文中内容,如若我们忽略空气阻力及其馀外部因素,可将整个运动视为一个自由落体运动,并代入「匀加速度运动」其中一道公式︰v2 - u2 = 2as。当中v为末速度,亦即俞莲舟被张无忌击中前的垂直速度;u为俞莲舟的初速度,亦即俞莲舟刚离开塔顶时的垂直速度,可取之为0。另外,a则是重力加速度,为9.81ms-2;最后,s就是垂直位移,据前面运算约为31.2m。代入公式后可得v2 - 0 = 2(9.81)(31.2),v = 24.7ms-1,进行单位转换后,可得俞莲舟被张无忌击中前速度高达接近每小时90公里,恰如在高速公路上的私家车行走的速度。


圆周运动+抛体运动

及后,张无忌「一掌轻轻拍出,击在他的腰里。这一掌中所运,正是『乾坤大挪移』的绝顶武功,吞吐控纵之间,已将他自上向下的一股巨力拨为自左至右。俞莲舟的身子向横里直飞出去,一摔数丈,此时他功力已恢复了七八成,一个回旋,已稳稳站在地下……」,当中有趣的是,「自上向下的一股巨力拨为自左至右」整个运动,在高中物理科中,可视为一个「俞莲舟因持续受到净力影响而不断改变运动方向的运动」,为了方便运算,可以将其简化为一个运动轨迹为四分一圆的「匀速圆周运动」。

至于圆形的半径要怎样求得,单从文中内容要求得实非易事。上文所述的回旋过程可以视为一个「抛体运动」,故此,俞莲舟在被张无忌击中后的运动,可以视为一个「圆周运动」加上一个「抛体运动」,两者都涉及下落的过程。如果将上文「一摔数丈」再取约数去估算抛体运动中的垂直位移,委实过于牵强及较真,故此乾脆二一添作五,将这下落的位移对半分帐,去计算圆周运动的过程。代入以下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当中m,俞莲舟的质量,以一个练武的健康成年男子而言,其质量约为75kg;而v,则是先前计算所得的24.7ms-1;至于r,如我们先前所言,将俞莲舟下落的位移折半,可得为元末的两尺五寸,即约为0.78m。代入公式后,可得俞莲舟在过程中所受的力︰F = 75 × 24.72 ÷ 0.78 = 58700 N,相当于80个成年男子的重量。

金庸也曾言及武侠小说当中实有不少夸大失实之处,正因如此,才更显其吸引之处,如若较真,倒真是焚琴煮鹤,不解风情了。故此,以上粗略的计算并不是为了质疑故事的真实性,只是尝试从数理的角度去看待故事,让我们能够拉近与虚构故事之间的距离。数理的现实,文学的想像,将之结合,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一乐事也!


小思考,大智慧

根据本文内容及就你所知,有甚么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与小说所描述的状况不相符的因素?试各举两例。


参考答案

在俞莲舟下落的过程中,计算过程其实无视了空气阻力,以及大火所形成的热空气上升所带来的滞空效果,因此现实的末速度会比计算结果更低。另外,文章并没有确切描述众人在跳跃之前离地的高度,始终十丈的高度只属粗略估算的结果。

在俞莲舟被张无忌「乾坤大挪移」击中的过程中,其实整个过程不一定是匀速,也不一定是完美的圆周运动,可能会略有偏差。另外,单凭文中对其后抛体运动横飞数丈的描述,实在难以估算圆周运动的半径。


本栏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校长及大学讲师撰稿,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将学习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敏锐的触觉、积极学习的态度。

文:裘锦秋中学(屯门)物理科科主任伍隽谦

延伸阅读:

转废为能|一文看清废物处理 认识垃圾发电 + 环保废物熔化|星岛教室

智勇双全的玄奘法师|星岛教室

生成式与传统AI探秘|星岛教室

大放异「彩」的唐三彩|星岛教室

从本港濒危植物 了解环境中的生物变异|星岛教室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参加「市民对特区政府满意度调查」问卷,即有机会赢取Panasonic护发风筒、Casetify充电器、大家乐$50餐饮券等丰富礼品。即点击https://bit.ly/4csd4qL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