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 助自闭症孩童打开社交大门|教研并进
2024-05-28 12:55
全球每100人里,大概有1人被诊断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其中又有约三分一同时有智力障碍。在香港,每10000人中,大约有16.1人患自闭症。如果儿童有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特殊教育需要,其个人和家庭都难免会面对很大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他们的需要提供额外帮助,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透过行为干预来帮助这些孩子提升社交技能,如模拟社交场景和小组游戏,学习社交用语或交友潜规则,让他们能更顺利融入学校和社会。但是,这些孩子在智力、语言和社交能力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行为干预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并评估这些方法对孩子的实际效果。
行为干预新视野
国外研究发现,音乐治疗能帮助自闭症的孩子改善社交反应。此外,孩子的神经活动变化,也就是他们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模式和强度,可能是预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神经活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孩子对特定刺激,如社交或音乐的反应程度和喜好。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对社交有很大的兴趣,那么他/她的神经活动在面对社交刺激时可能会变得更为活跃,在小组游戏治疗中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样地,如果一个孩子非常喜欢音乐,那么他/她的神经活动在接受音乐刺激时可能会有变化,并在音乐治疗中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
通过观察孩子的神经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社交和音乐的反应,从而更有效地预测治疗的效果。
本港音乐治疗实证探索
为了解音乐治疗能否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更好地进行社交沟通,香港教育大学及国际音乐治疗中心的合作团队,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的医疗卫生研究基金资助,在本地进行一个研究实验。研究团队将67名有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小学学童分成2组,其中一组接受小组式音乐治疗,另一组则以其他形式学习社交技巧。
结果发现,12星期后2组学童的社交行为都变得更好。他们在儿童自闭症量表的前测分数为32.1(音乐治疗组)及31.6(对照组),在后测则显著下降至30.8(音乐治疗组)及29.9(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接受音乐治疗的学童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都有显著提高。他们的参与度由平均146分提升到165分,主动性亦由平均7.6分提升到12.4分。
我们更发现,学童在活动开始前对社交和音乐的神经反应,可以预测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对社交场景有较高神经反应的学童,会更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而对音乐有较高神经反应的学童,在参与音乐治疗时则会有更大的情绪反应,可能是因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未能有效地自我控制。
透过与参与研究的学童家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孩子参加音乐治疗的看法。家长们在参加研究前对音乐治疗的期望,是帮助孩子的情绪控制、提高沟通技巧和交朋友的能力。治疗活动结束后,几乎所有家长表示,孩子对音乐治疗都非常积极及有兴趣,并且在情绪控制行为上有改善。家长均表示,他们会让孩子继续接触音乐。虽然孩子在音乐治疗期间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但家长们不期望孩子要达到演奏级水平,又或以他们的表现去作考核。他们只希望孩子能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因为音乐能让孩子感到快乐,也是一种放松和纾缓情绪的方式。
另类语言帮助表达感受
整体来看,研究证明了音乐治疗有助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孩子改善社交行为,我们亦可以透过孩子对社交和音乐的神经反应来预测他们在治疗中的效果。有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孩子通常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但音乐就像是另一种语言,可以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
我们建议香港应该多提供和加强音乐治疗的培训,让它成为正式医疗辅助专业,或在学校实施。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考虑让他们参加小组音乐治疗,不仅能降低成本,也更容易让孩子持续地接受治疗。未来,我们希望能更好地将神经指标应用到临牀实践中,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更个人化的支援,透过音乐治疗等有效方法让每位儿童能发挥所能。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副教授任演纳博士研究助理梁狄超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5月28日教育版专栏「知识转移」。
延伸阅读: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