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设中西医学院 重科学发展 卫炳江:与其他院校定位不同

2024-03-22 11:41

浸大校长衞炳江表示,研设中西医学课程时,除了协调两类医科的学习内容,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缩减兼读两科医学课程的时间。
浸大校长衞炳江表示,研设中西医学课程时,除了协调两类医科的学习内容,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缩减兼读两科医学课程的时间。

近月多间本地大学相继表示有意增设医学院,正在构思成立中西医学院的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浸大拟设的中西医学院,定位与其他院校不同,但亦「欢迎竞争」。他指出,中西医学院着重中西医协作,讨论的是「医学、一门科学的发展」。至于未来医学院选址是在香港、大湾区还是内地,他表示是「次一级的问题」。

记者 陈在心

浸大昨于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一连两天的「人文、社会与数字未来国际研讨会」。
浸大昨于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一连两天的「人文、社会与数字未来国际研讨会」。
近月多间本地大学相继表示有意增设医学院。
近月多间本地大学相继表示有意增设医学院。
校长卫炳江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浸大拟设的中西医学院,定位与其他院校不同。
校长卫炳江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浸大拟设的中西医学院,定位与其他院校不同。
卫炳江指出,中西医学院着重中西医协作。
卫炳江指出,中西医学院着重中西医协作。
卫炳江解释,相对以培训本港医疗人才为目的,浸大拟发展的中西医学院,定位与其他院校不同。
卫炳江解释,相对以培训本港医疗人才为目的,浸大拟发展的中西医学院,定位与其他院校不同。


浸大昨于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一连两天的「人文、社会与数字未来国际研讨会」,校长卫炳江在研讨会举行期间接受本报访问。对于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日前在电台访问所指,本地院校开办新医学院需考虑临牀教学人员等资源是否足够,又指社会亦可考虑「逐步增加医学额」等其他方案,卫炳江回应指,浸大的医学院构想与其他院校很不同,重申浸大所讨论的是「中西医协作」,「而他们讨论的是『社会的需要安排』。」


须解决缩减兼读两科时间

卫炳江解释,相对以培训本港医疗人才为目的,浸大拟发展的中西医学院,定位与其他院校不同,所着重的是一门科学的发展,「有关香港医疗服务、还需要多少医生,是医管局、政府要做的。我们讨论的是一门科学的发展,那是两个层次的事。」他又认为医学界未来「不会分开中国医学、西方医学,而是医学」。至于中西医学院选址,他表示那是「次一级的问题」,「北部都会区做到就最好,做不到的话,其他地方如大湾区都是可以的。」

要建构中西医协作的医学课程,卫炳江形容「协作困难」,因为两种医学的训练背景「皆有自己一套理论」。他坦言,在研设中西医学课程中,除了协调两类医科的学习内容,现时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缩减兼读两科医学课程的时间,「两个学科都需要很多时间去掌握。」一般而言,本地中医学或西医学学士学位课程修业期为6年,他指现时「甚么都会尝试」,形容浸大「全面拥抱技术」;又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或能帮助中西医协作,亦有助两类医科学生学习。


首间中医医院明年底运作

卫炳江续忆述,浸大在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有份参与启德暂托中心的营运,为新冠病毒轻症患者提供中医为主的医疗服务,当时已是中西医协作,「那里的病人最少食3种(西药)、最多是27种,吃了27种药后我们再给他中药。」翻查资料,当时浸大中医药学院派出一支由11名中医师组成的医疗队伍,在食物及卫生局资助下,为入住长者提供新冠病毒的中医药治疗服务,并与驻场西医和药剂师等,共同照顾长者其他方面的医疗和药物需要。

此外,浸大中医医院有限公司将负责营运位于将军澳百胜角、本港首间中医医院,医院预计明年底分阶段提供门诊及住院等服务,服务类型将以中医为主,以中西医协作模式运作。

参考新闻:浸大拟设中西医学院 不排除选址大湾区

 

浸大两院办研讨会 分析数码化影响


即将于今年7月1日合并的浸会大学文学院及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一连两天的「人文、社会与数字未来国际研讨会」。研讨会以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发展和教育4个主题,分析数码化对未来的影响。研讨会由浸大校长卫炳江、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长邓特抗、浸大校董会暨谘议会主席陈镇仁担任主礼嘉宾。


邀请14嘉宾主讲

研讨会共邀请14名主讲嘉宾,由专家探讨多个热门议题,包括人工智能与伦理和人文的联系,又审视人工智能对社会、文化、经济、未来商业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影响。讲者之一是来自伦敦大学学院教育与社会学院的副教授Wayne Holmes。Holmes从事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研究逾10年,以「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公平性和普及性的全球趋势」为题发表演讲。

现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主要通过网站撷取(Web scraping)等方式收集数据,并组成大型语言模型(LLM)进行深度学习。Holmes指出,GenAI生成的讯息是「一再呈现标准化的意见,以致那些边缘化及创新的声音随着时间推展,一次又一次地变得更边缘化」,他续指,人工智能未必如其名一样「聪明」。被记者问及AI日后能自主创新是否只属「时间的问题」,他坦言「不知道」,但认为学界应该持续讨论。
 


--

《星岛申诉王》一周年生日送大礼,正举行问卷调查,参加者有机会获得足金串饰、Rasonic 电饭煲、英皇电影礼券及一田超市现金券,点击答问题赢大奖:https://bit.ly/3P4s70j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