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9成学生面对负面情绪没求助 疫情加教师流失 影响识别高危者

2023-12-14 06:30

锺慧妍(中)称,部分自杀个案事前并无表徵,李建文(右1)认为识别有情绪问题的学生,师生和朋辈关系至关重要。
锺慧妍(中)称,部分自杀个案事前并无表徵,李建文(右1)认为识别有情绪问题的学生,师生和朋辈关系至关重要。

学生情绪问题日趋严重,基督教服务处的研究发现,在疫情后有逾6成学生需要情绪或精神健康支援,多达9成人面对负面情绪时,没有向教师、社工或家人求助。服务处又透露,过去3年共处理6宗学生自杀身亡个案,但他们形象正面,教师和家人难以发现情绪问题。有校长指疫情和教师流失率高,影响师生和朋辈关系,继而令高危学生难以被识别;建议学校未来创造条件,让师生重建信任。

记者 蔡健行

学生情绪问题日趋严重。
学生情绪问题日趋严重。
督教服务处的研究发现,在疫情后有逾6成学生需要情绪或精神健康支援。
督教服务处的研究发现,在疫情后有逾6成学生需要情绪或精神健康支援。
多达9成人面对负面情绪时,没有向教师、社工或家人求助。
多达9成人面对负面情绪时,没有向教师、社工或家人求助。
对于向他人求助的顾虑,有3成人表示忧虑被传开或嘲笑。
对于向他人求助的顾虑,有3成人表示忧虑被传开或嘲笑。
另外分别有约17%和14%的学生表示,担心被追问或批评,以及怕不被理解。
另外分别有约17%和14%的学生表示,担心被追问或批评,以及怕不被理解。
41%受访学生表示会向朋友倾诉。
41%受访学生表示会向朋友倾诉。


基督教服务处上月与150名中学生面谈,了解学生对近期多宗学生自杀的看法和处理情绪问题时的做法。研究发现,9成学生面对负面情绪时,没有向家长、社工、教师等成年人求助。对于向他人求助的顾虑,有3成人表示忧虑被传开或嘲笑,另外分别有约17%和14%的学生表示,担心被追问或批评,以及怕不被理解。至于他们如何排解负面情绪,约45%受访学生表示会通过游戏娱乐,41%表示会向朋友倾诉,向教师、社工,或与家人求助的学生,分别只有约1成。

参考新闻:学童自杀︱教育局:今年首11个月 31中小学生疑自杀亡


3成人忧求助会被嘲笑

服务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主任锺慧妍亦透露,由2020年至今,服务处共处理6宗学生自杀身亡个案,5人未曾接受社工辅导等专业服务,只有3人曾表示有不高兴或有自杀念头。她指部分自杀个案的朋友、教师或家人更表示,他们平日表现乐观积极、「生性」,锺慧妍认为个案的正面形象令他们难以对外求助和难以被识别,亦反映不少情绪问题或未有表徵。锺慧妍称要鼓励有需要的学生求助,与身边成年人有可信赖的关系至为关键。

本身是中学校长的学校训辅人员协会副会长李建文表示,「有需要支援的学生在校内需要一个情绪的安全网,但过去3年疫情令朋辈、师生的关系变得脆弱。」他又指近年教师流失率高,亦影响师生建立信任关系。

至于学校应如何重建师生和朋辈的信任关系,李建民认为学校可举办师生聚会例如音乐会、师生联谊比赛等,「不要小看这些活动,持续做可以建立校园内互相欣赏的气氛。」他又认为社会亦要让教师有更多空间,「例如有些目标要做,期限会否有更多弹性」,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心学生。


倡朋辈家人同织保护网

对于近期教育局推出的三层应急机制,让学生应对日趋严峻的学生情绪健康问题,李建文透露,学校最近亦有学生需要使用机制,「很快就获安排见精神科医生」,又认为机制应至少延长至明年8月。锺慧妍亦认同机制有助「应急」,但强调长远而言学校要建立良好氛围,让学生理解自己情绪之馀,朋辈、家人亦具备知识协助,「学生本人、同学、家人一同织保护网,这个网才会织得密、『捞』到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服务处亦建议政府要加强公众教育,减少对求助的标签,从而释除学生求助的疑虑,同时支援家长应对子女成长需要,以及鼓励朋辈守望相助。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