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试丨中史考生乱答题目 误称《新青年》作者为「秀独陈」 试卷主席批评:最严重的错误例子

2023-11-02 15:42

文凭试丨中史考生乱答题目 误称《新青年》作者为「秀独陈」 试卷主席批评:最严重的错误例子
文凭试丨中史考生乱答题目 误称《新青年》作者为「秀独陈」 试卷主席批评:最严重的错误例子

今届文凭试中史科有逾5400人应考,达标率达9成,但《试题专辑》披露考生混淆史事、乱答题目的情况仍多,有考生对史料横书方向不分,把《新青年》的作者陈独秀,错抄为「秀独陈」,被试卷主席批评「匪夷所思」;有考生评论改革开放成效,引用超出课程范围的时事例子。有中史科教师指考生史学基础薄弱,在疫情下课堂与测考时间不足,致张冠李戴等乱答情况持续出现。

记者:梁子健

有考生对横书方向左右不分,把《新青年》的作者陈独秀,误抄为「撰主生先秀独陈」。
有考生对横书方向左右不分,把《新青年》的作者陈独秀,误抄为「撰主生先秀独陈」。
其实试题资料已多次列出陈独秀的姓名。
其实试题资料已多次列出陈独秀的姓名。
报告亦指,有考生误把资料标明的「二十一条」写为「二十条」。 资料图片
报告亦指,有考生误把资料标明的「二十一条」写为「二十条」。 资料图片
亦有考生混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把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错解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资料图片
亦有考生混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把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错解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资料图片
在卷一「历代发展」涉及抗战的题目,有考生将漫画资料描绘的汪精卫,错认为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 资料图片
在卷一「历代发展」涉及抗战的题目,有考生将漫画资料描绘的汪精卫,错认为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 资料图片
另一条问及改革开放内容与成效的题目,不少考生引用的事例超出课程下限的2000年。 资料图片
另一条问及改革开放内容与成效的题目,不少考生引用的事例超出课程下限的2000年。 资料图片

中史科卷二「历史专题」问及「五四」和「新文化运动」背景的题目,报告形容考生整体表现「中规中矩」,但披露有考生不谙1916年出版的《新青年》封面上,由右至左的横书方向,把作者陈独秀的姓名误抄为「撰主生先秀独陈」,即使试题其他注明「陈独秀」的史料,亦无察觉纠正,被试卷主席批评为「匪夷所思」,形容是「最严重的错误例子」。


「随意堆砌,不知所云」

报告亦指,有考生把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混淆,甚至指「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亦有考生把资料标明的「二十一条」错写为「二十条」。至于问及毛泽东思想蕴含中国传统思想元素的题目,报告指考生对《实践论》毫不知晓,「大多是随意堆砌,不知所云。」

圣士提反堂中学助理校长、中史科主任徐晓琦认为「秀独陈」属个别情况,但疫情下考生无论上课与测考时间不足,以致偏读情况普遍,「同学要有心机『煲』中史科,读得熟又读得准需要时间,须戒掉『速食文化』,否则难取好成绩。」

卷一「历代发展」涉及抗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虽认出「汉奸大团圆全体登场」漫画,描绘的人物是汪精卫,但有人却错认为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等。有考生看不出漫画中汪精卫的衣衫,忽视覆盖的媚日党羽,更误认他睡在吹气牀上。另一题问及策划西安事变的「张杨」两人是谁,有考生竟错答唐朝外戚杨国忠。

图为北京陈独秀旧居外,与今届试题相同的《新青年》封面。 资料图片
图为北京陈独秀旧居外,与今届试题相同的《新青年》封面。 资料图片
徐晓琦认为,考生需要时间「读得熟又读得准」,否则难取好成绩。 资料图片
徐晓琦认为,考生需要时间「读得熟又读得准」,否则难取好成绩。 资料图片

参考新闻:文凭试|2023年《试题专辑》出版 试卷主席教考生中英文科答题技巧

答时事超课程范围

另一条问及改革开放内容与成效的题目,不少考生引用事例超出2000年的课程下限,包括2010年中国加入世贸、2010年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2019年Tesla电动车在上海设厂等;报告亦批评考生行文表达「通识化」,往往以「三农问题」、「坚尼系数」等「通识科名词」作答,部分人概念混淆,误以为广州及上海是经济特区。

徐晓琦相信,考生以超出课程范围的事件作答,反映他们史学根基薄弱,掌握史料不足,「读得不够熟,又要作答15分的长题目,只能把其他科目学到的都写在答卷,就如遇溺时挣扎一样。」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