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茵茵 - 美|根本月报

2023-10-03 15:13

美学,这个词是来自日本人对德语"Aesthetik"的翻译,本意是感觉学或感性学。艺术是美学的重要一环,因艺术可助我们扩大感觉的领域。人除了拥有知识和财富外,也须拥有艺术和情感,因感觉是生命最基本的形式,无感觉的人,就如同植物人般。又如朱光潜所言:「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由此观之,每个人都可以成就自己的生命史,用感官感受世界的美,深化生命的涵养,活出健康且丰盛的人生。


尊重生命 「用心」修身

岁月荏苒,第一次在《根本月报》谈生命,已是2018年,至今恰好5年。5年,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个人蜕变和成长。这5年当中,经历2019年社会运动、2020年起的新冠肺炎和拥抱教育新常态(线上教学)等,给笔者带来的觉悟也非同寻常,研习生命之道成为一件值得关注,以及终身学习的事。生命本身就是一本大书,无所谓雅俗之分。要成为你自己,首要重视「第一人称」的学习,珍惜我是我的身体。

第一身经验:体会全情投入的理解

第一身观感:让生命发声

第一身思考:检讨成见,自我完善

笔者从2014年完成价值教育硕士课程起,开始深思从如何对生命的尊重,逐步展开优雅生活变为习惯的旅程,而非只是忙忙碌碌。比方说,静观呼吸、正念进食、慢步行禅、以瑜伽(下图)去感受身体的变化和阅读几页养生书籍等。独处,让人享受片刻的宁静,领会悠然自得的心境。然而,如何达至人之自在,财富只是使生命具足的一个小小阶梯,诚非目的。

真正支撑自己的肉身和心灵自由,只需要您持续的「用心」。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一切皆以修身为本,身体内在有着和谐机制,让生命能活泼自然的存在。而中医有句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意指掌控好自身则有能力治理国家。都市人生活紧张,食无定时,易以暴饮暴食来纾缓压力,除加重脾胃负担外,更引致身体出现「生活习惯病」,如糖尿病、脂肪肝和高血压等。


参透吃喝 参透人生

拜读一些中国典籍和先贤智慧,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修身、养生的秘诀:

其一,《黄帝内经》为中国现存较早的医学经典,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有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令人慢慢可从生活中悟出个中道理。《黄帝内经》的饮食之道就在这几句话,〈素问.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其二,孔子的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论语.乡党》)

人如果能参透吃喝这点事,也能参透人生。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不同气节而进补。若想不得病,爱惜身心灵,同时把种种情绪执着,如风般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负能量就无法入侵内心,影响身心康泰。


活在当下 慈悲包容

好好呼吸调息,恢复平衡,独对内在,观察内在与周遭发生的事。首先是给自己时间,释放身心的压力;然后花时间深观自己,观察自身状况。瑜伽修习,让笔者学会内省观照,区分哪些是我们可以改变,哪些是无法改变的事。珍惜每一秒钟,深观大自然界的所有物种,我们可以看到蓝天、绿地和山丘等——真是太美了。我们从活着的那一刻之中深深受益,期望世界充满慈悲和包容,互勉之。


文:香港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会执委许茵茵

本栏为香港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会与《星岛日报》教育版联合出版。对原文有兴趣的读者可到港大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会网页下载:http://machsaa.googlepages.com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11日教育版专栏「大学之道」


延伸阅读:

何汉权 - 以司徒美堂为例 看华侨奋斗与中国现代化关系|根本月报

周正伟 -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胡文虎与万金油花园|根本月报

邝明威 - 读范仲淹的《道服赞》|根本月报

林皓贤 - 沙田车公传说小考|根本月报

马冠尧 - 1924年香港向世界展示的广告|根本月报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bit.ly/BTSEP2023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