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权 - 毕业生对母校的3种表态|教育现场
2023-07-11 12:31
小学、中学的毕业礼,参与次数无法计量的了,不同角色赴会,百般感受自然有异。品与学深度与阔度几何?学生此刻回望母校,心有所载,口有所宣。
一位6年前通过「叩门」入读的同学,于毕业礼当天,与父母一起带来一束向日葵鲜花,送赠予当年录取他的校长、现已转任校董的笔者,并附上文字的感谢卡,内文写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6年前的帮助,至今未忘……一点一滴汇成学海,一生一世难忘师恩。」学生的手笔,句句触动教者的心。思索良久,离开学校的岗位已有一段长日子,还能有如此珍贵的Bonus,心情有愧却是欣悦,在未来教育路上是受激励的。
当年今日,师生结缘与否,时间与相遇,感受好与坏,还是多元的,角色决定被学生接受多寡的道理,同届毕业的,对当年校长及老师们的感受会不一样。「无甚感觉,无甚接触,毕业离校,师生缘也就自此告终,也无风雨也无晴,街上相遇,还原陌路人甲乙丙丁。」相信,对中间划綫的,对母校如此的第2种表态,为数也有一些。
学校着重群性教育,对锺情无限自我,个性要发挥自由最大的早熟的、要特立独行的、要摆脱学校规矩桎梏的,毕业离校时,对「母校」负责整体行政及纪律的部门或校长或老师们,怨怼可能持久。6年中学的生涯回忆,会批评不断。这是第3种对母校的表态。
教学育人的,遇到毕业生第1种表态,当会视为精神上最重的额外奖赏。但教学专业,严而有爱,遇上第2及第3种的表态又何妨,以生为本,真心诚意,引领他们踏上「品学共融」装备人生的大台阶,这是校长及老师们的天职,毋须甚么额外的奖赏。
万物长,放眼量,教育是一种信仰,是以学生为本,培育他们全人成长的良心事业。情义长存,储存学生的长处,删除学生的坏处,足矣。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7月11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