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札记|从小人物看大历史

2023-01-06 12:49

学习历史时,学子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大人物身上,教科书上也有数之不尽的帝王将相,内容相当丰富。可是,今回笔者欲借助探讨「小人物」,看看能如何反映大背景。本文集中讨论清代的刑名幕友群体,可如何反映清代的大历史背景,包括司法和政治制度发展等等。

刑名幕友是一个相当独特的群体。这些人和朝廷没有任何官方的联系,意思是这些人大多不是朝廷聘请回来的正式官员,而是地方长官用自己的资金延聘回来的一些行政人员。虽然这些人并非正式的官僚,但却一直辅助地方官府处理各样事务,成为组成衙门的重要一部分,其角色可谓相当暧昧独特。

然而,假如学子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人既然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理论上地方官员擅自聘请这些幕友是违反朝廷的一贯做法。可是清廷似乎未有严格限制地方官员延聘幕友的做法,到底这反映了清代政治和司法制度的哪些特点呢?

假如学子尝试结合历史背景来看,不难发现清代法制相当繁复是刑名幕友得到朝廷默许留下来的其中一个原因。由于清代奉行律例双轨并行的原则,衙门不但会按照法律条文判案,还要按照过往案例作裁决。因此,这牵涉到相当复杂的审案程序,也需要大量懂得法律的人士协助衙门办案。刑名幕友于是成为地方官员的重要助手。

而且,清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为主,没有接受完善的法律教育,难免要依赖熟悉司法制度的刑名幕友协助审理案件。加上地方官员需要一手包办所有地方事务,难以分身兼顾所有事务。刑名幕友于是成为协助地方官处理司法案件的重要一员,包括查证口供的真确性、案情的来龙去脉、援引诗书经典诀狱、维系司法秩序等角色。

刑名幕友在清代的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可谓清代地方司法系统的重要一员。只要将「小人物」的历史发展与时代背景扣连起来,「小人物」也是相当有探讨价值的历史课题。


张玮宗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委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文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月6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青史札记|人心不古?古人不今?

青史札记|习史育才

青史札记|汗牛何以充栋宇

青史札记|历史与现实

青史札记|传承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