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论学|赢的不同意义
2023-02-10 15:31
做人父母甚艰难,为人师表亦不易。作为家长师长,对小朋友有期望、有要求,是很自然的事。特别是在学业上,我们当然希望他们能成绩优异,在未来升学、择业的人生路上占优。然而,近年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关于学童和青少年压力爆煲的研究调查发表,而学业更是其中的主要压力来源,究竟要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在努力装备自己的同时,又不会令他们压力爆煲呢?
事实上,学生因学业表现而感到有压力,除了是因为他们担心成绩不佳会影响升学外,更深入地看,是害怕面对失败或己不如人。当然,重成败得失、想赢怕输,实在正常不过。与其妄想要摒除得失心,不如想想如何因势利导,让他们所追求的「赢」有更深广的意义,可能更实际。如何做到?可参考以下两项:
第一,将「单一比赛」扩增为「多场游戏」。若然只能参与一场比赛(学业),这场比赛的输赢对参与者来说,就会显得格外重要。相反,如我们参与的,不是一个,而是众多游戏(可以是比赛,也可以是其他非竞争性的活动),单一项比赛的得失心就被摊薄了。因此,发掘多些兴趣爱好(如音乐、体育和艺术),虽是老掉牙的说法,但却是对治、稀释学业压力的良方。
第二,从「与人比较」至「自我超越」。要赢人,先要赢自己。所谓赢自己,就是抱有成长型思维,有想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的心态。很多时候,当我们经历挫折时,会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认为目前的失败将会是永远的失败。要改变这种想法,就要培养成长型思维,父母和老师可多以成长型话语与子女和学生沟通。当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以改变、可以成长时,对目前的得失,就可以看得较轻了。
以上两项,就是期望让小朋友将「赢」的意义扩阔(从单一至多元)、加深(从看别人到看自我),以令他们有更积极正向的成长。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2月10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