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人文|从资讯科技到数码人文

2023-01-30 12:44

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方法逐渐深入人文学科,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固有模式,也为人文学科带来新视野和新路向。「数码人文」的概念,愈来愈受到注视。


语言研究大改进

「数码人文」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主要利用电脑与资讯科技,协助研究人员处理庞大的人文学资料和数据。以语言研究为例,我们观察到人类可以透过气流通过喉、口和鼻发出各种声音进行沟通。要研究这些声音,首先要有一套记录语音的工具,比如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粤语拼音、国际音标等。利用音标系统,语言学家可将听到的声音转写为符号,记录在纸质媒介上,亦可将纸质媒介上记录的音标符号拼读出来,为语音研究提供最基本的数据。

而随着数码技术进步,符号文本等可以数码化,声音亦可以数码化,利用电脑直接进行分析及检索。因此,语音资料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上的符号,而变得形式多元,储存量亦愈来愈大。我们更可随时随地透过互联网,搜寻世界各地不同机构开发或收藏的语音资料,比如UCLA Phonetics Lab Language Archive、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中文语言资源联盟构建的语音库等。

大数据、量化统计、算法模型等为人文学科,尤其语言研究带来便利,引发研究革新。「数码人文」的研究方法,除了利用电脑更有效、精准地处理庞杂的资料和数据,从中发掘新论据和佐证,还注重数据分析的多样性,注重比较、反思和批判讨论,提倡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为社会带来裨益和影响。

在语音研究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AI语音,包括「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将语音数据转换成对应的文本,而「语音合成」将文本转换成相应的音频以供播放。目前,语音识别准确率在理想实验环境下可高达98%以上;语音合成则不仅能模拟流畅自然的真人语音,还可以做到个性化的语音播报。再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电脑就具备了听懂、理解、回答语言的能力,实现了人工智慧的重要一步。这些瞩目成果归功于资讯科技与人文学的结合,不仅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还带来广阔的应用。


发展多媒体学习

「数码人文」是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学院)近年重点发展的学术领域。作为学院主要组成之一的中国语言学系(学系),积极探索数码科技与汉语研究及中文教育的结合,透过建构数码化资料库,深入开展佛典与汉语演变、二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发展等学术研究;鼓励知识转移,开发应用程式辅助汉字及古典诗歌的学习。此外,学系还开设语文教学与资讯科技素养、汉语二语教学与资讯科技、中国语文电子化学习等科目,以应用数码科技提升中文教育水平。

而前面提及的AI语音,也是学系「数码人文」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比如以学系同事为主要成员的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最近申请了大学资助的研究项目,计画推行人工智慧(包括AI语音)开拓中国古典诗歌学习的新方法,包括开发学习应用程式、以及设计多媒体学习活动等。

「数码人文」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提倡的合作、跨学科、与电脑及资讯科技结合等,将会持续影响人文学科的研究、教学与出版,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梁源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署理系主任


本专栏由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学者轮流执笔,内容属个人分享及学术见解,读者如有任何意见,欢迎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1月30日教育版专栏「数码‧人文」。


延伸阅读:

数码人文|电子游戏对三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数码人文|「在地读写」:全港首个地景写作互动应用程式

数码人文|谈谈读书

数码人文|衡量历史动画教育功能的五个原则

数码人文|疫下遥距医护和艺术数码护理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