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生活差异 趣谈中日字词
2023-01-19 16:28
汉字传入日本后,因应两地文化发展,日本除了有自己创造的「国字」之外,还有很多意思与汉字本义截然不同的日文汉字。陈教授去年出版了最新著作《中日字词趣谈》,全书分为九个部分,包括〈猫咪咪咪篇〉、〈物语谈〉、〈美味和食〉等等,通过讨论不同范畴中惯常习见的字词,分析两地运用上的异同,亦和读者聊聊两地的生活文化,该书收录了不少日常用字的有趣例子,让读者知道日文汉字底下的中日文化差异。
无牀可睡 —— 「牀屋」
「屋」在日本有「店铺」的意思,例如「居酒屋」、「果物屋」、「万事屋」等等。但是,「牀屋」既不是卖牀的店,也不是让人睡觉的地方,那么是卖甚么东西?
原来「牀屋」甚么也不卖,而是理发店的意思。「牀屋」读音是TOKOYA(とこや),原指结发用的「牀几」,后来指替人梳理头发的地方。而「牀屋」和「牀山」都可以用来称呼理发师,但「牀山」则专指那些替古装剧演员和摔角手力士打理头发的人。
身兼两鱼 —— 「鲔」
香港人爱吃日式料理,尤其刺身,日语的「鲔」就是金枪鱼,属于海鱼,即很多人最爱吃的吞拿鱼。但原来「鲔」在古代中国却指一种淡水鱼。后人有指「鲔」是鳝鱼,即现在的大鲤鱼,而「鲔」早已在《诗经》当过跑龙套,如「施罛濊濊,鳝鲔发发」,故很有可能后来被日本人误用指称作金枪鱼。陈教授在书中解释,日本人称金枪鱼为MAGURO(まぐろ),其实与鱼背颜色有关,因为「鲔」有隆起的黑色背部,而日语「真黑」亦读MAGURO(まぐろ),就是指「鲔」的背部是全黑的意思。
断肢疑云 —— 「切手」
「切手」的确是个恐怖的词语,大家望文生义,或者会联想到「切掉手腕」。
幸好,「切手」在日语中完全没有暴力成分,而是指邮票、票据或代用券,音读作KITTE(きって)。原本是指在券中央盖印,然后一分为二,各执其一,作为证明的票据。这与中国古代的符信十分相似,如此也不难理解「切」作「一分为二」的意思,只是与人类肢体实在没有多大关系。
饥饱之谜 —— 「腹鼓」
有时候,日语和汉语共用一词,却是表达正正相反的意思,例如「腹鼓」在汉语中指的是「腹中打鼓」,形容肚子饿得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但原来日文中的「腹鼓」读作HARATSUZUMI(はらつづみ),形容饭饱后,满足自乐的状态。翻查资料,「腹鼓」最早可见于中国在室町时代传入日本的《十八史》,字词的意思是借代指「太平盛世,万民丰衣足食」。「腹鼓」不但可借指饱足之乐,肚腩还可以当乐器。日本曾有「腹鼓大会」,选手拍打肚皮演奏,让评审按音色和创意度等评分。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