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哲学世界 中日汉字文化 同源异流
2023-01-19 12:55
新年伊始,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上月便公布了二○二二年度汉字全民票选结果,因俄乌战事爆发,「战」字以一万零八百多票胜出。其实日本使用汉字的历史久远,大家对日文汉字又有多少认识呢?现已退休的香港城市大学前语文学部主任陈志诚,一向对中日字词有深厚研究,去年更出版最新著作《中日字词趣谈》,今日陈教授就从两个日文汉字出发,娓娓道出中日文化的轇轇轕轕。
记者:卢家彦 摄影:陈浩元 部分图片:星岛图片库
日本年度汉字(今年の汉字)始于一九九五年,并开放予全国民众投票,并由京都清水寺住持即席挥毫,写下得票最高的汉字,因去年爆发俄乌战事,「战」字最终以一万零八百多票,成为二○二二年的日本年度汉字。其实日本使用汉字的历史久远,那么到底日本为何会使用汉字呢?记者访问了对中日汉字有深厚研究的香港城市大学前语文学部主任陈志诚教授,他年轻时曾公费留学日本,并获日本政府颁授日皇「旭日中绶」文化勋章,以及曾任日本文化协会理事会副主席等职,并先后在不同院校任教。
陈教授表示,日本汉字的历史最早可见《史记》,而秦始皇时期徐福受命「入海求仙」,船队远至平原广泽,当时或者已经登陆日本,把汉字带到当地,「直至八世纪,日本正式出现汉字写成的史书《古事记》(712年)和《日本书纪》(720年),而《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时期(公元三、四世纪),百济贤者和迩吉师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进贡日本,就成为汉字和儒学传入日本的重要事件。」
日语蕴藏儒家思想
香港人喜欢日式美食,经常留意到「丼」、「鲔」等汉字,但陈教授指出,其实日语中亦蕴藏了不少中国的儒家文化,例如「躾」这个字,日文读音是SHITSUKE(しつけ),是日本人根据「六书」(中国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创制而成的会意字,在汉语里是没有的,属于日本的「国字」。「『躾』由『身』、『美』两个字合成,『身』的『美』并不是指体魄健美、样子漂亮,而是表示『有教养』。」
陈教授表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日本影响深远。虽然「躾」是日本独有的国字,但字的意思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大儒荀子在《劝学》里的话:「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意思是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表现于行为举止与仪态;小人之学却只是为了卖弄,把学问当作家畜、小牛般的礼物去讨好别人。荀子又说:「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口和耳的距离只有四寸,(道听涂说之言)又怎能完善我们七尺高的身体呢,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小人之学「得把口」的特点。
「换言之,具有教养、礼貌的『身躯』,才是美好的『身体』。日语『躾』解作『教养』,很可能正是借取了这个意思。」陈教授补充,《论语》是日本人最重视的儒家经典,而且他们熟读孔孟思想,甚至直到现在的日本仍保存很多有关「礼」的传统文化,比现代中国犹有过之。
技法再升华至「道」
另外,陈教授表示,日本人常给人事事专注认真的印象,很多技艺都会以较宏观、哲学的「道」相称,「日本人常将技法提升至哲学层面,我们称『书法』,他们就称『书道』;我们叫『剑法』,他们就叫『剑道』。」陈教授举例,寻常如我们平日切肉切菜经常用到的「菜刀」,日本人都可以把它升华为哲学。
「菜刀」的日本语是「庖丁」,读作HOOCHOO(ほうちょう),属于日语中的「国训」,「训」是「训释」的意思,意即使用中国原本的汉字,但字意则由日本人解释。「庖丁」词源来自《庄子.养生主》中一则具有哲学意味的寓言故事,借庖丁「以无厚入有间」的劏牛绝技,讲「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
现时汉语较少使用「庖丁」一词,但在日语中,「庖丁」的使用非常普遍。陈教授认为,「把一个刀法奇高的人物作为菜刀这种常用器具的名称,日语中的『庖丁』真可说是个非常有趣的国训。」
陈教授表示,日本人已把技法提升至「道」,有人可能以为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理论而来,「其实更应该说是从《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来,〈系辞〉相传是孔子作的,称为『道』,显然比『形而下』更具哲学意味,『形而上』即超物质的意思,亦即西方哲学所说的Metaphysics。因此,日本人所说的甚么甚么『道』,含有技法以上的更高层次之意。」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