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夥伍少梅中学 光板田村实地教学

2022-12-01 11:58

随着社会逐渐复常,不论大、中、小学,都开始重推不同学习活动。Elsie知道,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最近与葵青区的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参与荃湾白田坝光板田村的传统庆典「大树菠萝文化节」,藉此认识光板田村的历史文化之馀,亦希望准老师及现职老师们,重新体会「社区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体验城乡共融。 

Elsie记得和家人亦曾到过位于荃锦公路附近的光板田村,该处有「港版彩虹眷村」之称,村内有多幅壁画,因此假日时吸引不少游人去「打卡」。但原来光板田村还盛产大树菠萝和芒果,十多年前开始,每年都举行「大树菠萝文化节」,但近年因疫情停办,直到今年疫情放缓才复办。

「大树菠萝文化节」开始前,村内小朋友按传统抬着大树菠萝进场。
「大树菠萝文化节」开始前,村内小朋友按传统抬着大树菠萝进场。


办工作坊 访老村民

Elsie跟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副教授袁慧筠博士倾过,知道该系过往跟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曾两度合作,分别为光板田村进行壁画创作,以及探访村民的社区活动。适逢今年该村复办「大树菠萝文化节」,期望让村内文化得以传承和展示,教大遂跟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再合作,让两校同学参与文化节。

「学习不一定要在课室进行,社区也是学习的场所,当中可给予体验式学习和情感教育。我们培养的是未来教师,所以亦想他们知道,教学有很多模式,让他们有社区教学的经验。」袁博士说,该系向来强调社区参与、教育和社区连结的关系,因此除了在课室学习,又跟不同夥伴协作,进行社区活动。

袁博士说,「大树菠萝文化节」在暑假已开始筹备,除了光板田村的村民外,教大就有十三位来自不同学系,包括主修中文、音乐、创意艺术与文化的学生参加;至于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就有十五位中二至中五的学生参与,同学各自就其擅长范围,参与不同岗位。

听袁博士讲,活动当日的节目丰富,先由村内小朋友,按照传统抬着大树菠萝进场,其后再有主礼嘉宾切开大树菠萝,及浸酿大树菠萝酒的仪式,为文化节揭开序幕;而当天的场内活动,还包括竹扇编织和多肉植物盆栽工作坊、各类摊位游戏、导赏团、攀树活动、歌唱表演等。

教大及伍少梅中学的师生,在不同岗位上,跟村民及义工协作,为参加者带来不一样的光板田村体验。

至于由村民主理的板田市集,则售卖村内特产如大树菠萝、香蕉、木瓜、洛神花,还有街坊自制的特色小食,例如大树菠萝一口饭、大树菠萝薄饼等等;大会亦安排村内年长居民与学生对谈,分享他们在村内多年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与「大树菠萝文化节」的渊源。

香港教育大学的同学(粉红衣者),跟村民主持多肉植物盆栽工作坊。
香港教育大学的同学(粉红衣者),跟村民主持多肉植物盆栽工作坊。


了解社区 启发教法

Elsie跟香港教育大学中文教育系二年级学生锺纪东(Felix)倾过,他在文化节担任导赏员的岗位,故在活动前,先要认识光板田村和大树菠萝的历史。「大树菠萝原产地为印度,而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在英治时期,有很多印度人来了香港,因此亦带来了大树菠萝的种子。当光板田村建村时,第一批大树菠萝的种子就在该处种植,当地土地肥沃,使大树菠萝成为光板田村的特产。」

Felix表示,在活动期间,除了由他分享知识外,自己也有得着。「担任导赏员时,遇到不同的人,有参加者本身是资深导赏员,因此亦会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让我当日除了教之外,还有学,做到教学相长,并启发我对教育的看法。」

袁博士透露,透过活动,有些同学会反思自己所住地区的问题,「好像有位同学居住油塘,想到光板田村跟附近的茶果岭村相似,同样都有寮屋,随时被逼迁,从而想起自己社区内的问题,村民命运如何,并思考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些都是他之前没想过的。」

若有任何家长关心的话题,欢迎报料。传真:2798 2688。

教大中文教育系二年级学生锺纪东表示,从当导赏员的经验,启发他对教育的看法。
教大中文教育系二年级学生锺纪东表示,从当导赏员的经验,启发他对教育的看法。


文:Elsie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2月1日教育版专栏「家长八达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