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言絮语丨香港新一代长甚么模样 社会需共识

2022-10-20 12:26

新学年至今不足两个月,多所中小学教育学生的做法被放上了众议焦点。向家长下跪敬茶、男生剪短发,以至最新的不容缺席周会升旗礼等事件,校方都被人非议,甚至面对司法压力。

笔者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个别事件的发展仍有相当多不确定性。这也许反映了香港多元化和西化社会的特色。教育界朋友曾经慨叹,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挑战,是社会上人人都认为自己懂教育,每人对教育都有一套个人见解,不少人会习惯性地非议不合自己眼缘的做法。

如果把观察视角拉阔一点看这两个月香港中小学的处境,各校还面对已经开始的缩班杀校合并潮,学生走向成为学校存亡的关键。公众议论一旦影响家长对学校的观感,其威力就超越了言语的范畴,直接威胁学校的生存了。而采用甚么做法教育学生,只能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定,没有一套永远或唯一正确的方法,所以,对教育的争议在香港难以避免,加上社会分歧和撕裂,争议会更对立和尖锐。教育工作者要不跟风不随俗,不畏闲言闲语,坚守理念和原则并不容易。

香港在国家的位置和角色并没有因为国家的强大而削弱,恰恰相反,中央期望香港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在以中国式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香港也有破解深层次矛盾、释放活力、增强动能、突破自己、重新飞跃的重大目标需要实现,人才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我们对教育学生的不同方法有争议的时候,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不要转移了「培育出甚么样的新一代」的视綫。「青年强,则国家强。」现在的中小学生,他们长大后能成为香港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足以承担国家和社会交予的任务吗?习总书记刚提出,要做青年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培育他们成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香港在养成这样的青年吗?

多元化的香港,更需要在培育甚么样的下一代上达成共识,这样才有坚实基础向前冲刺。电邮:[email protected]


陈卓禧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0月20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卓言絮语丨香港的独特

卓言絮语丨践行爱国教育 关键在迈开第一步

卓言絮语丨挽救涉黑暴孩子 一个是一个

卓言絮语丨开放高等应用教育 吸纳湾区内地青年

卓言絮语丨给香港灌注活力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