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快乐王子

2022-08-31 15:56

最近笔者念小一的儿子在学校读了英国著名作家Oscar Wilde的经典作品《快乐王子》,深受触动,念念不忘,回家后仍嚷着要与我分享,于是我们找了动画版再看了一次。笔者小时候其实也读过这个故事,这次重看,意外地多了一些想法。

虽然作品名称是《快乐王子》,但它说的却是一个伤心故事。快乐王子是城里一座美丽的雕像,双眼、配剑上都有宝石,身体也贴满薄薄的黄金叶子。快乐王子看到城里各人的悲伤和困难,于是请求燕子啄下身上的宝石和金叶,送给有需要的人。日子过去,失去宝石、金叶装饰的快乐王子看上去变得暗淡残旧。城里的人经商量后决定把雕像推进火炉里熔化。面对恩将仇报的民众,含泪而终的快乐王子仍然甘之如饴。


无偿付出谈何容易

快乐王子是否圣人呢?不断付出,不问回报。你会想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吗?理论上,每个人都想接收别人的善意对待。但现实中,付出的人极少是不问「回报」。

家庭治疗大师Virginia Satir指出,人有四大类的应对模式︰

1. 指责型: 遇到争执等事情,本能反应是指出别人的责任,保护自己;

2. 讨好型: 凡事付出、满足别人而委屈自己,牺牲个人需要;

3. 电脑型: 非常理智,诉诸道理,忽略人情、感受;

4. 打岔型: 以幽默感带开话题,避免讨论真实的状况。


放下完美父母期望

事实上,不少寻求心理辅导的人乃是讨好型的人,他们在家庭、生活上不停为人付出,成为好好先生/小姐、超人爸爸/妈妈,从努力工作、支持家庭经济开支,处理家头细务,到子女生理上的照顾、学业上的指导、假期的安排等,全部亲力亲为,燃烧自己到近乎burnout的状态,似乎是无偿的行为背后,其实渴望见到的往往是家人欣赏和感激的面容,从而感受自己的价值。

所以当这些超人爸妈得不到预期中的理想回应时,就会有苦涩的感受,甚至不合比例的嬲怒,令家人费解,长远也有压力,小心翼翼地接收超人爸妈含莘如苦的付出。

全心全意为家人付出当然值得欣赏,不过快乐王子的故事或者可以叫我们反思,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人生令人叹息,而且现实中极少人在付出的同时不在期望,这似乎是违反人性的。

倒不如取个平衡,放下做完美父母的期望,容许自己有时为照顾个人需要,而接受家人的配合,甚至迁就。


文︰Kelly妈妈(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8月31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


延伸阅读:

小手牵大手|孩子发脾气

亲子育儿|学年完结回顾

小手牵大手|父母的心理分工和合作

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下)

亲子育儿|分离从来不易(上)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