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家长与贵人 建立孩子安全感

2022-06-13 12:32

笔者在辅导室不时听到成年人表达:「我觉得自己无乜安全感……」究竟安全感是甚么?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安全依附」(secure attachment)这个概念。根据依附理论,安全感高的人属于安全依附型,而安全感低的人属于不安全依附型。

安全依附型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对他人信任,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不会猜度太多,或者试探对方会否厌恶、抛弃自己。

而不安全依附型可以分为三类:

1. 焦虑型(anxious attachment):欠缺自信,讨好及追踪亲密对象,要求对方给予肯定和承诺,不过也会因为害怕而做出以退为进的行为,试探别人会否放弃自己。

2. 退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欠缺自信,倾向逃避亲密感,表现理智,其实压抑丰富情感,让人有难以明白和接触的感觉。

3. 混乱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欠缺自信,没能力应付亲密关系,时而讨好对方,时而挑战甚至抛弃亲密对象,令人感到费解及难缠。


「贵人」重塑依附模式

不少人于成长阶段,父母因工作忙碌未必有空专注陪伴,或者给予情感上的安慰和接纳,于是发展出不安全附依的倾向,长大后仍然觉得身边人不会常伴左右,遑论不离不弃,于是便产生文首的感叹:「我觉得自己无乜安全感……」

阅读至此,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会否做得不够,以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不过大家可以放心。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安全感低的倾向,所谓安全依附型也不是一直没有安全感挫折的意思。

想像一条绳子,安全依附的建立不是让绳子从不折断,而是靠绳子断过(rupture)但又修补连结(repair)的循环过程来形成。

换句说话,要建立安全依附,父母不需要全天候保护孩子,例如完全避免责备子女、或者坚持夫妻不在子女面前吵架等,而是在这些争吵伤害之后,真诚地与子女讨论、解释、甚至道歉,让孩子经历纵然关系有挫折或困难,它仍然是可以修补和稳定的。

也有人会问:「我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可能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依附模式,那么我是否永远都安全感很低,无法相信别人?」

好消息是,虽然不容易,依附模式仍是可以重塑的,稳定关爱的伴侣、朋友、师长、甚至信仰对象,都可以是「贵人」,医治我们的依附创伤,重建我们对他人的信任。长时间的心理治疗也是重塑健康依附关系的可行方案。

所以家长们可以放心,建立子女安全感的工作不是只有我们在扛,部分未完成的就交给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来帮忙吧。


文︰Kelly妈妈

(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13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原文标题为〈安全感〉。


延伸阅读:

亲子沟通|育儿别偏心 化解手足竞争

亲子育儿|廿四孝父母 对子女管教愈多愈好? 家庭治疗师:应该张弛有度

小手牵大手|恋爱大过天

育儿别心急 免给子女太大压力

亲子关系|孩子为甚么扭计?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