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育儿别偏心 化解手足竞争

2022-06-06 12:32

笔者接触过一些学校社工转介的家长个案,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当我问及他们的子/女从何时起出现让家长担心的表现,答案佷多时是当家中迎来弟/妹的期间。美国学者Paul Glick提出「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的概念︰结婚(第一阶段)、初为人父母(第二阶段),跟着就是第二名孩子出生(第三阶段)。如果父母于第三阶段未能帮助首生儿整理手足竞争的情绪,有可能令他们无意中以偏差行为来争取父母的注意力。

当夫妻二人初次为人父母,当然可以共同将注意力放在一名孩子身上,然而,当新成员(弟妹)加入这核心家庭,父母就需要协调配搭,哪个家长专注照顾其中一名孩子了。一般而言,因着喂哺母乳,以及母性直觉,新生儿通常与母亲更为亲近,以致母亲无法同时兼顾首生儿的许多需要。

故此,当母亲怀有第二胎时,父母便应该开始支援首生儿与父亲建立联系,并跟母亲慢慢划出心理距离。例如,当母亲周末在家休息安胎时,父亲可以与首生儿多点二人世界,外出「探险」,培养二人独有的联系和亲密感。那么,当弟妹出世时,首生儿就不会感到突然被隔离于母亲和弟妹的嫉妒,因为心理上已预备了有爸爸的倚靠,而不是独自一人。


尊重差异别偏心

此外,虽然父母不会刻意偏心,但也可以留意自己会否无意识地偏爱某一孩子,例如:

1. 家长对子女的性别有偏好,举例父亲憧憬可以和儿子一起踢足球,母亲希望有一个贴心的女儿。

2. 家长的出生次序和其中一个孩子相同,例如身为长子的父亲特别认同首生的孩子,认为作为大哥大姊的有承担感;或者身为孻女的母亲特别同情孻子孻女,觉得最细会被人欺负。

3. 其中一个孩子长得特别可爱,或者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例如学业、体育、艺术等,令家长感到自豪。

4. 其中一个孩子有特殊需要,例如病患、自闭症谱系、专注力不足,需要家长投放更多时间和关注去照顾。

笔者于临牀辅导经验上,见证不少成年人仍然因童年时父母「偏爱」另一手足而耿耿于怀,长大后欠缺自信、容易与人比较、对不公平对待更敏感等,可见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差异,以及欣赏每名子女的独特性是何等重要。

就像今届奥斯卡最佳动画得主《奇幻魔法屋》(Encanto)的讯息,美满家庭最重要不是各成员拥有魔法天赋(gifts),而是父母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天赋的礼物(gifts)。


文︰Kelly妈妈

(80后婚姻及家庭治疗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6日教育版「小手牵大手」,原文标题为〈手足竞争〉。


延伸阅读:

亲子育儿|廿四孝父母 对子女管教愈多愈好? 家庭治疗师:应该张弛有度

小手牵大手|恋爱大过天

育儿别心急 免给子女太大压力

亲子关系|孩子为甚么扭计?

亲子关系|林家谦启发的育儿反思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