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生研智慧导行杖 助视障者辨物引路
2022-05-10 11:08
视障人士独自出行易遇不便,加入辅助功能的「盲公竹」便应运而生。职业训练局专业教育学院(IVE)的跨学科团队,利用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技术,研发出可助视障人士探测障碍物和地形的「智慧导行杖」(iStick),比起坊间同类产品更能分辨具体障碍物,以提示视障人士。有视障人士试用后,认为这个发明实用,团队进一步改良后,会探讨与支援视障人士团体合作。 记者 李咏潼
看外观,「iStick」与一般视障人士手杖相似,手柄处加上指标器、血氧浓度感应器和喇叭,下半部配有摄像镜头及雷达感应器。使用时,镜头侦测到前面约五十厘米处的物品后,影像会传送到AI分析系统,即时辨认后发出广东话语音通知,分辨前方侦测到的障碍物种类,提醒视障人士注意。雷达感应器探测到的路面斜度情况,会通过转动指标器,直接传送到用家手指触感,得知前方路况。
跨学科团队合作
负责设计和研发的IVE电脑及电子工程高级文凭学生陈匡正和颜百坚,在医疗保健高级文凭学生张静芙和庄嘉盈的建议下,增加测量用家血氧含量和脉搏、探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功能,透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和定位发送至配对的手机应用程式,可通知视障人士亲属。当「iStick」掉落在地时,亦会即时发出提示声和灯光,方便视障人士拾回。
团队前后花约一年时间,以约一千元成本研发出「iStick」,其后交由医疗保健高级文凭的同学,邀请数名视障人士使用。其中张女士试用后,认为「iStick」虽然较一般手杖稍重,但因感应地形毋须提起杖尖「点地」,使用上未算费力,独自外出时实用方便,「我喜欢它用说话提示前方遇到甚么障碍物的功能。」她亦向研发团队提供意见,使「iStick」改良语音语气、掉落在地的提示声等。
实测意见作改良
陈匡正指,「iStick」目前设计未能摺叠,加上电子零件后重量约五百克,充满电后可连续使用约八小时,「我们会继续改良,务求令重量更轻些、可以摺叠和防水。」颜百坚则称,AI目前能辨识一百种不同障碍物,例如枱凳、纸箱、手推车和垃圾桶等,准确率逾五成,「辨识物品毋须百分百准确率,否则系统就只能认准一个物品,所以在区别不同障碍物的用途下,达到百分之五十,算是相当高准确率。」他续指,未来亦会训练AI,在不同环境下辨认更多不同种类障碍物。
「iStick」去年曾获「青年科技专才展览及比赛」专上教育组亚军,以及中电最佳发明奖。负责指导的青年学院(薄扶林)设计及资讯科技组主管余紫达指,坊间虽有以无綫射频或超声波探测技术制成的同类产品,但「iStick」使用AI图像分析技术,能具体分辨出障碍物种类并发声告知、物联网技术连接手机应用程式等,均是优胜之处。
团队进一步会探讨与支援视障人士团体合作,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