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史学家年奖得主 教你以史为鉴

2021-12-03 11:2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来帮助现今时空,向来都是学习历史的一大宏愿,但听起来好像有些遥不可及。其实倘若我们以古人为镜,经已可明了人生得失,先从个人层面上借古鉴今,应对自身处境。

《孟子.万章下》秉承儒家见贤思齐的学说,指出若然交友满天下,学习上仍觉不足的话,便要与古人神交,即是所谓尚友古人的道理。「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此处的交友指的自然是益友,诚然现实中基于际遇、圈子等影响,要寻找良师益友并非易事,但通过历史,即使时代相隔甚远,我们依然有办法管中窥豹,了解到古人的不同面向,从而向他们学习。

传统而言,通过了解古人的成就,便能激励我们积极向上,我们向来学习的名人故事,便是如此。实际上是如何激励?当我们了解到古人面对的凶险厄运是多么严峻,他们又如何将之克服,我们便会感到自己面对的困难没有多大不了,从而想办法去克服目前的困境。在战乱时期,如春秋战国,如清末民初,能人志士、诸子百家依然克服重重危难,尽己所能,为解决时代问题作出努力。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上甚么呢?

话虽如此,每个时空、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难处,以古人的痛苦在自己之上为由,而逼自己振作,好像过于「离地」。更人性化的做法,和古人伟人并肩同坐,同喜同悲,明白他们也有挫败的一面。以郭沫若为例,他在日本留学时有感风雨飘摇,对个人前途感到迷茫,精神不振,甚至有自杀念头。但当时他读到记录王守仁一生的著作《王文成公全集》,对王守仁一生经历艰难险阻,仍然「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的态度感到敬佩,他才因而慢慢走出困局。只有明白古人也同样是有起有落、有喜有悲的普通人,和古人同感,我们才会真正被激励。

站在巨人的肩膊上,才能令人类发展更上一层楼。但有时候,坐在巨人的肩膊上,听听他们的故事,遥想那远去的时代,同样可以令我们重新站起来,走得更高更远。

周正贤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成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2月3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原文标题为〈坐在巨人的肩膊上〉


延伸阅读:

青史札记|国史教学心迹

青史札记|时代与知识分子

青史札记|画地不可为牢

青史札记|出奇「胜」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