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心理学家教路 纾缓孩子升小紧张情绪

2021-09-29 11:55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孩子由幼稚园升上小学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和学习里程碑,当中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及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所以孩子在开学前,难免出现紧张和担心的情绪。以下由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香港衞生署认可临床心理学家名册会员陈洁冰逐一为大家剖析当中的原因、家长的角色及应对良方,让孩子可以顺利过度这个重要的关卡,迈向人生另一个新阶段。


三类孩子需特别留意关顾

临床心理学家陈洁冰建议,家长可留意开学前至开学初期这段日子,孩子的情绪行为是否与平日有明显不同,例如变得容易发脾气、闷闷不乐、食欲下降、失眠或容易扎醒;又或变得比往常更多要求父母陪伴,例如晚上要与父母一起睡觉或半夜起床找父母、不肯独个儿玩耍等。假如孩子出现这些转变,便要加倍留意。此外,有些孩子会重覆向父母发问关于开学的相同问题,例如:「小息可不可以在操场跑步?」、「上堂时可以去洗手间?」等问题,可能显示他们对新的转变存有不安。

每个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家长宜多加留意和关顾以下类型的孩子,包括:焦虑型的孩子,即平日容易担心的孩子;情感上较敏感的孩子,例如小事也会容易牵动情绪或过份在意别人说话的孩子;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孩子,例如有自闭症、语言发展迟缓、学习缓慢或过度活跃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本身有一些潜在困难,当他们由幼稚园升上小一进入人生另一新阶段时,会较容易出现一些紧张或担心的情绪。


情绪紧张属正常

孩子升读小一,由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转去另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要面对不认识的同学和老师,同时不肯定自己能否适应,所以情绪上出现一些紧张、焦虑和担心的表现实属正常,而且人面对未知的情况时往往会想像一些负面的事情,例如「在校车上想小便怎么办?」、「小息后怎样返回课室?」等,这些原本是一些保护自己的机制,令自己有所预备,防止出现乱点子,不过过度运用这些机制的话,不但不能发挥保护的作用,反而产生更多焦虑。

 
传递正面客观讯息

若孩子对未知的环境和日程有初步的认识和概念,可以多一份踏实的感觉,少一些紧张情绪。家长可以在孩子开学前让他们认识学校的设施等,令他们有初步印象,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和盼望,有助孩子的情绪平稳;但家长要留意与孩子的说话,不要夸大言辞,令孩子感到压力,例如「你升上小学后变得大个仔/大个女,要做好功课,否则老师不喜欢你。」又或过份美化升上小学的情况,例如「你升上小学后会有很多同学和你玩。」建议告诉孩子一些正面和客观的讯息便可,例如每日上多少节课堂、每堂要上多久、小息的时间或课室的枱櫈排列等;同时让孩子明白读幼稚园和小学的异同,让孩子对新的阶段有一个平衡的理解和心理准备,例如上堂同样要留心听老师讲解、要做功课;但要自己执书包和预备小息的食物等。

 
平常心面对转变

孩子升小一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关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上遇到大大小小的转变,都是平常不过的事,而升上小学只是其中一个转变;同时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有能力面对升小的种种挑战,以及适应新的学习阶段,正如就读幼稚园时学懂去洗手间、学懂不少新的词汇及自己执拾物品般,升上小学亦会慢慢学懂其他技能。

 
从旁加以协助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会协助他们过度和应付新的转变,例如每晚睡前作亲子对话,让孩子说出学校发生的事情和感受,又或者让孩子在放学后打一次电话给在职的家长等,令孩子明白家长是自己最大的后援,而不是孤军作战。当然最重要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合适的方法处理不同转变,以及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之处,给孩子有所借镜。

 
认识自己情绪

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懂得表达和纾缓自己的情绪尤为重要。家长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或身体的感觉,例如担心、害怕、心跳、疲倦及想睡觉等,让他们有所觉知,再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纾缓情绪,例如唱歌、吃一粒糖果、洗面、用热毛巾敷面、做运动或画画等。

大部份的孩子都有足够适应力和学习能力,只要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慢慢体验和探索,便可逐渐适应小一生活,所以家长们毋须过份担心;如果孩子的紧张或焦虑情绪影响到日常生活,便要及早处理问题,向老师、社工或其他专业人士寻求协助。

以上资料由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香港衞生署认可临床心理学家名册会员陈洁冰提供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
慈慧幼苗授权转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