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流浪学习

2020-08-10 16:01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流浪」象徵四处漂泊的生活模式,到底「流浪」怎样跟「教育」拉上关系?灵粮堂刘梅轩中学陈敬忠副校长设计「流浪学习」计画,并于二○一八年成功申请「赛马会教师社工创新力量」(InnoPower@JC)项目资助,参与为期十星期的带薪退修学习。陈副校长更邀得同校的莫伟基副校长及邓志林老师成为「夥伴同行者」,一同前往德国和荷兰进行两星期的参观交流。

节目主持何玉芬博士问陈副校长,作为计画主导者如何理解「流浪」?当中怎样实践教育目的?「教育的主要元素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流浪』正正推动同学自主探索事物,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及解难能力。流浪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由一位生命导师带领。」被问到生命导师在流浪体验中的角色,莫副校长指,老师们已达成共识,若非涉及严重的安全问题,整个过程均会由学生主导,即使同学在过程中选择错误,老师也只会默默地跟他们一同经历。

节目主持锺杰良问,导师只是从旁观察,会否成为与同学摩擦和争执的导火綫?邓老师并不认同,相反,他认为导师在流浪体验中担当聆听者、安慰者及同行者的角色,「每晚导师也会跟同学整理当天的经历,共同检讨值得欣赏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另外,每位同学也会跟老师有个别对话的时间,出乎意料地同学们均能坦诚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莫副校长又表示,同学会轮流担任组长、财政及安全管理等岗位,希望他们不会局限于自己擅长的职位,藉着体验深入了解不同位置的难处,并学习欣赏组员的付出及相处之道。

陈副校长坦言计画最大的改变是自己:「InnoPower简介会中最打动我的讯息是:『想学生改变,老师先要经历改变』,假如我们无法以身作则,怎样能够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咬紧牙关坚持下去?」邓老师亦反思教学生涯中很少给同学尝试的机会,他认为,老师在同学犯错后而不即时作出指导,相反地,需要跟他们共同承担错误的后果,这对师生而言是宝贵的学习与成长经历。

本文摘自香港电台第一台逢周六晚上播出的《教学有心人》节目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8月10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