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义诊 让无家者重拾口福

2024-06-10 00:00

张孙俐俐医生盼当局加强公营牙科服务,让老弱基层市民受惠。
张孙俐俐医生盼当局加强公营牙科服务,让老弱基层市民受惠。

牙科服务近月成为热门话题,惟公营牙科「街症」轮候需时的老问题仍未解决,令基层牙科服务再受关注。过去13年,女牙医张孙俐俐为无家者、基层家庭提供牙科义诊,又到老挝,为当地少数民族诊治。这位虔诚的基督徒,更风雨不改地探访无家者,默默送上心灵慰问,令她欣慰的是有「街友」跟她上教会、听福音。谦逊的她,将一切归功于神,但眼见一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服务,却非人人可享,她愿未来续以缓解别人苦痛为己任,亦盼当局加强公营牙科服务,让更多市民受惠。
一头银发的孙医生,说话娴静,举止温雅,谈到当初加入牙科义诊服务,亦与她出生自基督教家庭有密切关系。多年来,她一直跟随教会探访无家者,发现「街友」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毛病,有的满口蛀牙、有的长满牙石、有的因牙肉萎缩致整副牙齿脱落,亦有人因无牙需细嚼慢咽。她指,交谈中留意到「街友」往往因牙患引致欠缺信心,最常见是不敢面对别人,亦害怕满嘴烂牙曝露于人前,不敢结交新朋友,或为此不开心。

当时的她,于被称为「医生大厦」、有不少名医进驻的中环甲级商厦太子大厦开诊,工作繁忙,惟仍暗暗惦记着「街友」的牙患问题。其牙科诊所1名女护士,于「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的牙科诊所担任义工,孙医生对有志愿机构为基层家庭及无家者提供牙科义诊服务感兴趣,经了解后加入其中,「当时加入的牙医不多,当值次数较频密,基本上每名牙医每月需当值1次,每次需当值2晚。」
尊重6旬街友习惯「无牙」

早于1993年,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已为无家者提供义务牙科保健服务,孙医生的加入既增加团队人手,亦让她实践协助无家者解决牙患的心愿。她不讳言,遗憾的是未必能解决每位无家者的牙患。她称,曾建议两位完全无牙的60多岁「街友」去镶牙,却被断言拒绝,对方扬言「免费都不镶牙」,因为2人早已习惯于无牙情况下进食,亦不想重新学习和适应。

她指,若牙齿脱落一段时间,牙骨可能已萎缩下沉,无法「镶牙」,即使配上假牙,亦预期2人不会戴上,故尊重对方决定。她指,大部分街友的牙患可透过佩戴假牙解决,第一步是进行详细的牙齿检查,「了解哪些牙可以保留、哪些牙齿需要脱掉」,之后决定是安装假牙,还是进行镶牙手术。眼见不少无家者及「街友」重建牙齿后拾回自信,她坦言是无价的喜乐,亦是牙科义诊的最大得着,但「整牙」后需养成刷牙习惯,才能延长牙齿寿命,对无家者而言是另一难题。

过去13年,孙医生维持自发探访无家者的习惯,足迹包括曾发生火警及已拆卸的北角糖水道行人天桥。无家者备受社会忽视,亦对陌生人充满戒心,她坦言,对待无家者须尊重对方,最初欠缺互信,难免被冷待,亦在预计之内。她会识趣放下食物,远远观察,然后离去,待对方习惯她的「出现」,才攀谈慰问,「慢慢破冰,慢慢建立友谊。」无家者背后各有故事,基于尊重,她绝不轻易提问,免触及禁忌。
最欣慰无家者跟随上教会

多年下来,孙医生跟不少无家者交上朋友,她说最欣慰是有无家者愿意跟她上教会,参加崇拜,亦有人决志信主。作为基督徒,她会于倾谈中跟对方传福音,说圣经故事。早前,曾有无家者提早到达教会,却发现未到聚会时间而不敢上楼,一直在楼下等着。看到「街友」的转变,她认为是神的旨意,然而没有她的努力和锲而不舍地探望,让无家者感受被爱及尊重,改变不易出现。

近年超级台风及极端天气下的大暴雨,为无家者带来极大威胁。当风雨到临前,她会带食物前去探望。她指,无家者的街头经验丰富,有时会去社区中心避风,有时会放纸皮或红白蓝胶袋保护家当。

除在香港参与义务工作,由2008年起,她亦参加志愿团体前往老挝提供牙科义诊活动,「最初1年去1次,其后1年去2次,因为需求太大。」老挝全国划分17省,有49个民族,不少部落居于偏远及贫瘠山区,多年来她与澳洲、英国、南韩及台湾的医疗团队,走遍该国提供牙科义诊,最令她难忘是置身恶劣环境,各部落仍乐观及努力生活。
老挝义诊 幼童蛀牙严重

提到异地的义诊经历,她翻开手机相册,展示1张又1张的相片耐心解说。她称,每次行程约1星期,每天都争取于最短时间为最多村民检查牙齿,甚至剥牙。山区野岭落后又荒僻,团队将学校校舍辟作临时牙科诊所,搬来长枱放置工具后便立刻「开诊」。长期欠缺护牙知识,令蛀牙成为当地幼童的常见问题,她指,若乳齿严重蛀蚀便要拔掉,又安排幼童短暂时间戴上注有氟化物啫喱的牙套,保护牙齿,并提示他们养成睡前刷牙的习惯。

面对烂牙、蛀牙,孙医生处变不惊,但某年参观当地1间小型医院时,却遇上怀孕女村民胎动赶赴医院途中,于机动三轮车上产子的经历。她忆述,看着医护人员抱着初生幼婴,惊觉生命可贵,因为若孕妇未能及时送院,或出现难产,后果不堪设想,才发现香港的医疗服务相当先进。

历年的义务工作,让孙医生成为去年香港人道年奖得主。谦逊的她仍秉持初心,她说,「施比受更有福,应当尊重每个人,并以缓解别人痛苦为己任」,未来仍继续牙科义诊服务,但亦希望当局加强公营牙科服务,缓解老弱基层市民的需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