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多管齐下 告别劏房

2024-04-12 00:00

佐敦华丰大厦的三级火警导致多人伤亡,我对事件感到非常伤痛,并对死者家属和伤者致以深切慰问。华丰大厦是区内劏房的集中地,今次惨剧再次引发社会对劏房安全隐患的讨论,我认为政府可通过改建空置工厦及进一步改建空置校舍等方式,多管齐下增加房屋单位供应,让「告别劏房」的愿景尽快实现。

现时有大约22万人居住在约11万个劏房单位,当中不少「劏房」的居住环境极不理想,甚至俨如「棺材房」。

基于现实情况,解决劏房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更难以在短时间内「一刀切」即时全面取缔,需要按部就班、逐步推进。

《施政报告》提出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目标是为劏房居住环境设定最低标准,包括楼宇安全、消防要求、居住面积等;并针对不合最低标准的「劏房」提出取缔方法,为稳步解决劏房问题踏出重要一步。

事实上,劏房问题成因复杂,政府应广泛听取不同团体的意见,并了解劏房居民的需要和困难,就取缔劣质劏房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监管,令现存劏房须符合楼宇安全、消防衞生、居住面积等要求;另一方面,亦应加快立法取缔劣质劏房,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当然,政府需要提速、提效地增加整体公私营房屋供应量,通过多管齐下方式解决问题,方能稳步有序告别劏房。

诚然,香港并非无地,而是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未做到地尽其用。目前香港有不少闲置土地,单单是空置校舍已近200间,不少更位处于观塘、油尖旺、沙田等交通方便和配套成熟的市区。

此外,香港亦有不少空置工业大厦,政府如能以开放态度及灵通思维,通过改建和改划用途等方式,将有关单位改建为简约公屋或过渡性房屋,将能达到不错的成本效益。

此外,政府应分阶段重建全港20多条旧式公共屋邨,既可释放更多市区公屋单位,亦能改善住户的居住环境,缩短公屋轮候时间。

安居乐业是市民的共同愿望,我期望政府能推出短、中、长期措施,包括加强旧式大楼巡查、建立劏房登记制度、优化过渡性房屋或简约公屋编配制度以及全方位造地建屋等,改善基层市民的居住环境,让香港早日告别劏房。
林健锋
经民联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