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吁平日预演 遇火警带备「逃生三宝」

2024-04-11 00:00

火警期间消防出动无人机协助视察火场情况。
火警期间消防出动无人机协助视察火场情况。

祝融之祸难防,逃生要有法门。消防处透露今次出事的华丰大厦内有35间持牌宾馆,且不少单位被分间成劏房,内部结构势较一般住宅更复杂。前消防处长、香港工程师学会消防分部顾问林振敏向《星岛》表示,在火警中要增加逃生机会,首要是平日要熟悉大厦内的走火通道和逃生路线,也要进行「预演」熟习应对火警方法。他提醒,在走火警时最重要带备「逃生三宝」,即湿毛巾、钥匙及手提电话,「离开房间时以湿毛巾掩鼻,可保护气管避免吸入烟雾;若发现外间情况较屋内危险,亦可随时用门匙开门返回安全地方;手提电话则可用来求救,通知消防人员自身受困位置。」
火头较远不一定离开单位

面对大火「走与不走」,林振敏坦言无固定答案,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应变,一般而言楼宇的耐火性能最少可坚持1至2小时,防火门「最低限度可耐烧半小时」。他又谓,若确定火头相距较远,如「在楼上数层、或在楼下5、6层」,则不一定要离开单位。

对消防指今次起火位置在大厦1、2楼大堂,且1楼有大量灯箱等塑胶物品堆积,消防顾问梁锦得指塑胶燃烧时,每公斤可释出约40焦耳热力,较木材高一倍,而今次大火有死者倒卧在7至8楼的梯间,反映火势当时蔓延得十分迅速,推测现场「既高温又大烟,完全不适合走火警,简直地狱一样。」他续指,若楼梯不适合走火警,居民最安全的做法便是留在单位等待消防救援。

结构工程师倪学仁则表示,华丰大厦虽然有多个劏房单位,惟相信住户不会超过《消防安全(建筑物)条例》的总人数上限,居民只要顺利到达走火通道,理应可安全逃生。他认为,不少火警隐患属楼宇管理问题,如住客在宾馆违规用明火、没有保养灭火筒等防火设施,或者防火门被阻挡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