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广邀各界研讨打击网络狎童犯

2024-03-18 00:00

警方家庭冲突及性暴力政策组高级督察陈幸明(左)及警察临床心理学家冯浩坚(右),讲述儿童网上性诱识趋势。
警方家庭冲突及性暴力政策组高级督察陈幸明(左)及警察临床心理学家冯浩坚(右),讲述儿童网上性诱识趋势。

儿童及青少年浏览社交媒体及玩网上游戏已成生活日常,但却面临潜藏网络性罪行危机威胁,去年儿童因进行网上活动而遭受性侵犯的案件高达45宗,较前年多出超过一成半,当中逾9成案件受害人是女童,最年幼受害人仅得9岁,情况令人关注。为保护未成年人,警方将于本月21日举行「保护儿童免受网络性罪行威胁研讨会」,邀请各界别代表探讨预防及打击儿童网络性罪行的策略,全港家长及相关持份者亦可通过线上参与。
警方家庭冲突及性暴力政策组高级督察陈幸明表示,警方于去年录得1394宗虐儿案件,较前年上升逾一成,当中涉及侵害儿童人身罪行(身体伤害)有698宗,涉及侵害儿童性罪行(性侵犯)有696宗。
嘘寒问暖降低小朋友戒心

此外,涉及学生受害人的裸聊勒索案有443宗,援交骗案则有456宗,分别占这两类案件整体数字的两成,最年幼受害人分别11岁及12岁。至于涉及网上儿童色情物品的案件,去年录得44宗,占整体案件总数(63宗)的7成,最年幼受害儿童只得9岁,而超过9成案件受害儿童为女性。

陈续称,网上衍生的诈骗、儿童色情物品和性侵犯案件有共通点,就是不法之徒接触小朋友时投其所好、嘘寒问暖,以降低小朋友戒心,之后乘机打开与「性」有关话题,再诱使小朋友自拍裸露影像,甚至约会期间作不轨行为。

陈又指,很多社交程式有「阅完即删」和「消失模式」功能,或令儿童有错觉,以为「一次性阅读」功能传送有性意味的文字、裸露影像予网友不会「留底」,但其实不法之徒只需「截图」或者「屏幕录影」,便可储存对话和裸照,有关性意味的对话、私密影像等有机会在网络上永久流传,一发不可收拾。

警方亦发现部分案件中,犯案人声称与儿童已经发展成性伴侣关系,陈强调,与16岁以下女童发生性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罪行,与未满13岁女童发生性关系更可判处终身监禁。他透露其中一宗相关案例,一名14岁女童透过交友程式认识一名本地男子,并向对方提出以2500元酬劳换取性交易,事后女童担心会怀孕而报警。
警方本月21日举行研讨会

为更有效保护儿童免受网络性威胁,警方将于本月21日举行「保护儿童免受网络性罪行威胁研讨会」,邀请了星级育儿专家陈美龄博士、儿科医生,以及律政司、教育局、社会福利署的代表,连同警方网络罪行专家与心理学家,从多角度探讨如何更有效保护年轻一代免受网络性罪行威胁;全港家长、照顾者,以及社福界、教育界及儿童工作的同工亦可登记在线上参加。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