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经营陷困境 港府出手空间有限

2024-02-23 00:00

经济疲弱,连带小巴牌价也大跌,近日盛传多名小巴车主遭银行提前追回贷款(call loan),旗下被抵押的红色小巴遭拖走。业界提出政府出手打救的诉求,以免未来因沦为负资产而被拖走的小巴数目将大幅增加,事件折射红色小巴经营日益困难,营运成本持续增加,客源不断减少,政府可做的空间非常有限,相信鼓励红色小巴转型为绿色专线小巴,争取更大生存空间。
港铁抢走客源经营成本上涨

据悉,由去年底至今,至少有50辆红色小巴因断供而被银行拖走,使银行Call loan传闻甚嚣尘上。香港的士小巴商总会其后发声明,强调银行没有call loan,只是有部分车主因未能偿还贷款,选择断供。不过,商会强调疫后通关复常,小巴生意并无改善,若情况持续,未来仍有超过100辆小巴被拖走,促请政府出手协助业界。

沦为负资产的小巴车主,大多是在约300万至400万元价位透过银行贷款买入小巴牌,在疫情期间金管局推出「预先批核还息不还本」计划,车主每月平均还1万多元利息。然而有关计划业已完结,车主须正常供款3万多元,假如小巴牌价上升,车主自然认为问题不大,可是小巴牌价却持续下跌,由2011年高峰期的800万元,跌至2019年的300万元,再进一步跌至现时70万元,已资不抵债,加上收入不能负担供车费用,才决定壮士断臂,选择断供。

小巴牌价拾级而下,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皆因小巴经营日益困难,尤其是港铁铁路网络不断扩大,蚕食小巴客源。小巴的定位是辅助市民前往港铁及巴士无法前往的目的地,但随着港岛西支线、南港岛线和沙中线相继开通后,市民毋须额外转车亦能直达目的地,令小巴乘客量大跌。港铁支线也蚕食了部分巴士客源,但巴士公司通过路线重组,覆盖到原来的小巴线,抢走小巴仅馀的部分客源,令情况雪上加霜。市民对乘搭小巴的需求减少,也令小巴牌照买卖及牌价受到打击。

本来小巴还可靠夜更支撑,因港铁收车后,主要靠小巴和的士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可是新冠疫情改变了市民生活习惯,减少夜晚外出消遣,疫后即使港府推出夜缤纷活动,情况未有显著改善,通宵夜生活大减,令小巴业依然未见曙光。

三隧分流实施分段收费,小巴过海隧道费大幅增至50元,可谓成为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因过往行驶红隧的红色小巴隧道费开支大增4倍,令经营成本大涨,小巴营办商只能随即加价,将费用转嫁给乘客,加幅最多高达43%,导致乘客转乘其他交通工具,过海小巴乘客量大跌20%至50%不等。

业界要求政府出手打救,但政府可做的空间不多,因对港铁倾斜是既定的交通政策大方向,而未来主要运输基建发展布局是「三铁三路」方案和在北部都会区东面增建「两铁一路」,均是以铁路为主轴,而新市镇政策一向禁止红色小巴驶进,令红色小巴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可行的方法是趁检视三隧分流措施时,考虑将过海小巴的隧道费减半,与的士隧道费看齐,以纾解小巴的经营成本。
宜推「红转绿」优惠增生存空间

此外,运输署提供一些政策优惠,例如让红色小巴营办商在「红转绿」时,竞投原有路线经营权可获优先权,或直接「红转绿」,先签一定年期后,再拿出来公开投标,帮助业界转型,并积累营运经验,有助日后竞投新市镇的绿色专线小巴新路线,以争取更大生存空间。

政府在政策上对港铁倾斜是无可厚非,因一列列车可载客2,500人,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肩,但港铁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却可让全港交通瘫痪,市民当然希望有平衡而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更多选择。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