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 Academy 助港培育创科人才

2024-02-02 00:00

Dr X Academy提倡让6岁至8岁孩子学习编程,从小训练运算思维及电脑认知能力。
Dr X Academy提倡让6岁至8岁孩子学习编程,从小训练运算思维及电脑认知能力。

学生应该「冲出课室」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并认为「多动手,多见识」有助拓展视野。
去年底,教育局公布小学常识科将于2025/26学年,分拆为科学科和人文科,当中科学科的课程框架设有四大范畴,包括「生命与环境」、「物质、能量和变化」、「地球与太空」和「科学、科技、工程与社会」,加上港府近年推动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反映港府看重创科成为未来本港发展的新路向。
把握6至8岁学习黄金时间

6年前,Kenny成立Dr X Academy,正是有感本港于创科人才培训不足;旗下课程采取专题式学习,透过完成专题项目,让学生「玩科技、学科技、用科技」,藉以启发创新思维。

Kenny于16岁开始在加拿大修读工程学,硕士毕业后回港协助打理家族企业生意。他指,当时发现香港于培养工程、创科人才跟外国略有分别,认为本地不乏年轻有热诚的科技人才,惟整体科技教育配套未成熟,便萌生引入北美机械人学会(Robotic Club)的想法。他回忆在加拿大留学时,发现当地个别12至13岁学童于编程及应用程式设计上相当成熟。
「多动手多见识」拓展视野

相比之下,本港修读工程系的大学生,普遍从小对工程、编程的基础认识不足,而本港亦欠缺提供相关培训的教育机构,往往错过6岁至8岁启发小童接触机械人与编程知识的黄金时期,窒碍人才培养。

他留意到,现时港府推动STEM教育主要以学校为切入点,大部分中小学亦响应成立STEM Lab作推广,惟学校教师忙于教务,身兼多职,难投放大量时间于STEM课题。他认为,学校可负责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更深入的培训工作则交由STEM教育中心,以课外活动形式提供。

虽然创科发展一日千里,但Kenny认为为学童培育良好知识基础至为重要,需要从小学习编程逻辑及设计等原理。他指出,现时香港有关STEM的课程,往往着重编程,为令学生全面学习,Dr X Academy的教育模式是「软硬兼施」,同时着重传授软件及硬件的知识,包括机械设计(Mechanical Design)、软件编程(Coding)、自动化设计(Automation)和主题演讲(Presentation)4大范畴,希望训练学生的运算思维及解难能力,将来应用于各行各业,提高竞争力。

现时Dr X Academy提供的课程包括两类,其中一类希望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生于每节课都要完成游戏或模型,发挥创意;另一类则针对专注力较高的学生,以机械人比赛课程为例,由基础课开始培训学生认识机械人硬件的设计组成以及编程控制,并为学生深入分析比赛战略。

他强调,学生应该「冲出课室」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并认为「多动手,多见识」有助拓展视野,透过参与不同比赛增加实战机会,其旗下学员前年4月曾到新加坡参加First Lego League,另于去年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机械人大赛,均获得奖项。

Dr X Academy的机械人课程,亦经常引入中学和大学的数学及物理课内容,通过乐高和机械人等趣味方式教导学生。课程的导师和研发人员都具备工程学相关的学历或工作背景。
鼓励学生多参加STEM比赛

Kenny不讳言,STEM教育难以标准化或制订考试题目,但认为可以把与STEM相关的国际认可比赛跟活动,作为公开考试的加分项目,鼓励学生多参加STEM团体活动,从而提高知识及技能。

他也提到,提供STEM课外活动的教育中心,有别于传统补习社,往往需要更多地方,但现时教育中心难觅合适地点,建议政府翻新工业大厦,为教育中心提供租金补贴优惠,与学校一起推动STEM教育。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