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可抵200年一遇洪水

2024-02-02 00:00

新田科技城的发展讲求「城乡自然共融」。
新田科技城的发展讲求「城乡自然共融」。

作为北部都会区「创科产业旗舰」的新田科技城,预计将在今年底动工。土木工程拓展署昨简介其最新发展方向,包括日后将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保留乡村古迹等,冀达到「城乡自然共融」目标。同时,为强化新田科技城的蓄洪能力,将会以抵御「200年一遇」洪水为标准,建设20万立方米蓄洪设施;并在科技城内建设东、西两条主要排水道,增加排洪能力,当中东排水道更为绿化及建造成河畔公园。署方预计,塱原自然生态公园今年下半年亦会向公众开放,港人消遣好去处可望增加。
去年「世纪黑雨」下多区遭逢水浸,未来新田科技城的防洪能力亦引来关注。土木工程拓展署北拓展处处长张家亮说,科技城拟建的蓄洪设施,容量相等于80个标准泳池,防洪能力将大大提升。张家亮说,科技城有东西两条主要排水道,东排水道日后会美化为河畔公园,平日可供市民休憩之用,雨季时则兼具蓄洪功能;西排水道亦会建造为景观河道。两条排水道的上游、即新田公路和粉岭公路地底则会兴建地下蓄洪池。

北拓展处总工程师王仲邦表示,新田科技城部分发展范围位于湿地保育区,当局会设立一条阔300米的「候鸟飞行走廊」,相关范围会制订发展高度限制。他表示,新田科技城发展讲求「城乡自然共融」,发展范围中很多现有的乡村,及大夫第、东山古庙等法定古迹将会保留;署方亦会在现存乡村中,建设一些通风廊以保护景观。
东排水道建河畔公园

不过毗邻新田科技城的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面积将由原本建议的520公顷,缩减至338公顷。张家亮解释,湿地公园部分范围位于落马洲管制区,亦有部分范围处于其他保育项目,亦有90公顷位于科技城的发展范围。他强调,保育工作是「重质不重量」,应撇除「一地换一地」的概念,最重要是生态功能没有因发展减少。他说,现时建议回填的鱼塘中,接近一半已被荒废或没有进行养殖。署方亦计划将小型鱼塘化成「大型水体」,并通过管理将其生态功能恢复,以确保湿地生态功能及承载力不会出现「净减少」情况。
小型鱼塘化成「大型水体」

另外,北部都会区的古洞北和粉岭北的新发展区工程项目,将导致约5.8公顷湿地的损失,政府需要根据环境许可证的要求,在建造工程展开前,设立塱原自然生态公园,以便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土木工程拓展署预料,今年上半年内可完成生态公园的所有项目,下半年开放予公众参观。

署方透露,公园分为农业区、生态区和访客区,目前农业区已完工,前年10月已交由渔护署安排复耕,而生态区和访客区亦大致完成。至于仍未展开工程的科技城项目,署方将准备多项串连城乡的措施,包括兴建大型表演场地、图书馆、游泳馆及博物馆等,以便城乡自然共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