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执位动态思路「留住游人」

2023-12-31 00:00

苏彰德认为,本港未来或坐拥逾20间公营博物馆,规划新馆正是一个良好契机去做好「博物馆Master Plan」。
苏彰德认为,本港未来或坐拥逾20间公营博物馆,规划新馆正是一个良好契机去做好「博物馆Master Plan」。

香港博物馆的发展正处于大变局。政府早前提出扩大公营博物馆的规模,且建议将多个博物馆「执位」。负责向康文署辖下公共博物馆及相关办事处提供意见的博物馆谘询委员会、其主席苏彰德接受《星岛》专访时表示,本港未来或坐拥逾20间公营博物馆,规划新馆正是一个良好契机去做好「博物馆Master Plan」,扭转30年前的静态展示思路,并通过增设餐厅、社交网宣传等「留住游人」。他又指,本港不乏世界级馆藏,惟现时却散落在不同博物馆,建议日后做好「镇馆之宝」的宣传。

近年政府多番着墨博物馆发展,包括将公营博物馆由现时15间增至日后逾20间,把香港海防博物馆改作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将在尖东的香港科学馆迁往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现址改设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的专馆;建立新的流行文化馆;在北部都会区和交椅洲人工岛开设新博物馆等。众多异动,难免令人担心相关部署未尽完善,但苏彰德认为,正因规划新馆「牵一发动全身」,反而是整合零散馆藏良机,毋须看得太负面。

他以文化博物馆为例,馆内藏有大量岭南派画家赵少昂的画作,以及一些当代摄影艺术品,「但我都会问,为何这些不是放在香港艺术馆?」至于介绍国家发展和成就的专馆,需要「面向世界」,除港人外亦要吸引海外旅客,选址需在交通便利的巿中心,且要冠冕堂皇及体面,加上时间所限,故认为政府选择利用现有展馆改建是可以理解。
艺术馆翻新后曾录一日9000人

苏彰德又指,规划博物馆有「六大工作」,即藏品、教育、展览、研究、出版及公众参与,尤其是在现时瞬息万变的世代,策展时不能再只是「静态陈设,游人看完就走」,认为本港公营博物馆最缺的是餐厅、咖啡店等休闲设施,「很多家长问我,为何香港博物馆要一次过行完,不像在外国般可中途坐下吃东西?」事实上艺术馆经历7年翻新后,不但外观更具特色,更增加餐饮等设施,复常后的五一黄金周曾录得一日近9000人次访客,可见新思路布局成功。
多与网红合作推介打卡位

他又认为,除Facebook、Instagram等现有平台,公营博物馆亦应积极开拓小红书、WeChat等内地社交网的宣传,且不应仅单向发帖,而是多与网红合作如推介打卡位、拍1分钟短片介绍精华馆藏等「有效宣传」,「旅客习惯参考网上评价,才决定旅游景点,今时今日博物馆不能再忽略社交媒体。」

「镇馆之宝」的宣传也很重要。苏彰德指,本港博物馆的中国水墨画、字画藏品丰富,全球3大藏家中有2个的藏品已在艺术馆,即至乐楼、虚白斋藏品,另M+博物馆的Sigg Collection也有当代中国艺术最完整的藏品,此外,文化博物馆的张国荣纪念展吸引37万人次观赏,认为香港不是没有世界级馆藏,只是宣传不足。另博物馆应以「教育中心」为目标发展,成为班房以外的学习场所,尤其要聆听家长和学童的需求,且多起用年轻人做设计,避免予人「沉闷」印象。
个人希望有「长衫博物馆」

对于未来新博物馆的主题,苏彰德笑言「设计博物馆」、「儿童博物馆」的呼声均高,他个人则希望有「长衫博物馆」,「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穿的旗袍在海外很有名,如穿旗袍能像去韩国必穿韩服般,有利本港文化冲出国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