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国:法治教育须朝同一目标

2023-11-26 00:00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中)等嘉宾主持法治教育领袖培训计划启动礼。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中)等嘉宾主持法治教育领袖培训计划启动礼。

律政司启动以「传承共建 法治社会」为主旨、为期两日的「法治教育领袖培训计划」首阶段课程。昨日活动出席人数超过200人。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表示,律政司就如庞大航海团队的「领航船」,船队包括参与法治教育的机构或组织,虽然航行方式或以至速度各有不同,但也必须朝同一目的地进发,律政司愿意作领航角色,探索前方,分享资讯。他又表示,法治概念经常被滥用,亦有极端意见指香港法治已死,但他认为法治不是存在与否问题,反而是程度问题,不同地方讨论法治的重点亦不一样。

林定国于启动礼致辞时表示,此计划是他上任律政司后,第一个提出的重要建议,认为参与法治教育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由于内容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确保正确、合理、公平;法治教育的方式,亦必须要有效,否则事倍功半。

他又指,参与计划的学员来自青少年制服团体及社区组织,大部分不是法律专业人士,没有接受法律训练,往往会缺乏信心,而培训计划目的正是培养及加强学员的信心,又认为法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每名市民从小学习的常识。

林定国昨日亦在首阶段课程就「法治与我们的法律制度」授课。他表示,法治没有统一定义,亦没有唯一的正确模式,受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法治以不同方式、法律与制度体现,以配合当地社会发展需要。他举例指,香港可以合法进口及售卖香口胶,但在新加坡就受到限制。他表示,测试一个地方的法治有三大要素,第一是法治的硬件,包括一套在内容及形式上都符合特定条件的法律和依法独立行使的司法审判权;第二是软件,即法律人才,需要有素质及诚信的法官、有水平的律师等;第三是市民对法律的态度,自觉的守法意识。
法律可保障人权自由

他指,法律可以保障人权自由,但绝大部分人权自由都不是绝对。他举例指不能因言论自由而诽谤他人或「起底」,行使自由时不能践踏或影响他人的自由。此外亦要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如疫情时出外要戴口罩或有限聚令,虽然限制了集会及行动自由,但这是公共衞生问题。

林定国指,市民不能认为法律不公道就可以不遵守,香港不可能有700万套法律,不能自行定义「公道」而不遵守法律,亦不能「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就如民间传说的罗宾汉在现代生活,即使他劫富济贫,都一定会坐监。   

他又笑言,自己会每日透过观察市民会否过马路「冲灯」,判断香港法治指数,结果大部分市民都会「企定定」,对此感到欣慰。他指,培养法治精神不只接受法治教育,最关键是培养社群意识,令市民明白要尊重包容其他人。  

另外,法治教育督导委员会课程和教材设计工作小组主席陈兆恺致辞时表示,很高兴能参加课程。每一个市民都必须要守法,法治社会需要有一套完善法律,包括宪法、普通法和国安法等。法治关乎整个社会和每个市民,不是一个口号,要坚持、维护和尊重法律制度。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