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业反弹人手荒「拖后腿」

2023-11-26 00:00

疫后开关,带动珠宝展等展览回归,惟人手短缺问题令业界相当头痛。
疫后开关,带动珠宝展等展览回归,惟人手短缺问题令业界相当头痛。

香港一向是展览之都,主办商及搭建商分别负责展览的统筹及执行工作,在疫情前的营运状况均非常理想,可是在3年疫情期间,受全球各地出入境限制及本港社交距离措施影响,生意一落千丈。直至疫情过去,展览业务终现反弹。有主办商负责人向《星岛》表示,今年展览的规模已恢复至疫情前7至8成,已有微利;有搭建商负责人亦称,生意恢复至疫情前6至7成,但预料要待2025年才能全面复苏。但他们均认为,人手短缺或拖慢展览业复苏进度,吁政府考虑输入外劳。

展览主办商汇众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汤锦成表示,公司主力在每年6月于湾仔会展举办「香港国际旅游展」,大部分收入来自参展费,门票收入仅占小部分。今年的展览稍有盈利,规模已恢复至疫情前7至8成,共有500个展商,当中9成属境外展商,也重新有境外及海外买家和专业人士观众,占入场人数约2成。
招揽展商参展「25个先有1个」

他忆述,2020年1月疫情开始爆发,公司为审慎起见将展览推迟至7月,及后疫情越趋严峻,决定在7月初宣布取消。由于当时已用去近9成开支,公司向展商提出,若不退款,已缴交8成款项可用作补贴下次参展,有逾9成展商接受方案,当时才得以渡过危机。其后几年虽有续办,但规模就大不如前。

被问到现时面对的挑战,汤锦成形容,疫后招揽展商往往事倍功半。在疫情前只需向展商发送邀请通知,就可获支持,现时却要接触25个展商,才会有一个愿意参展,宣传成本大增。此外,许多外国旅游公司在疫情时已关闭在内地和香港办事处,不少旅行社和酒店停业或结业,仍经营的也要考量预算,故可负担参展费的展商亦较以往少。他又提到,展览业面对人手短缺,搭建商工人工资急升,令主办商成本提高,呼吁政府考虑为业界输入外劳。

搭建商的收入来自替主办商搭建摊位及提供设备,以及向展商提供额外资源如家俬、电力、水等。建同展览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诚丰表示,今年展览数量已恢复至疫情前8成,但规模普遍缩小,他们的生意则回复至疫情前6至7成,料2025年全面复苏。他提到,不少展览有企业对企业(B2B)元素,政治问题会影响买家到访意欲,展商或因客户减少而不参展。
搭建商料后年生意全面复常

疫情期间展览大减,陈诚丰忆述在2021年时,生意急跌达7成,公司被逼裁员及减薪,只能尽量承办政府项目以作帮补,如为政府兴建的方舱医院提供家俬、人手及设备。他形容,搭建商角色被动,即使主办商取消展览,作为长期合作夥伴,也不会要求赔偿,「因大家都要捱住嚟做」。

不少搭建工人在疫情时开工不足转行,陈诚丰指,现时工人流失率约3成,除了令展览高峰期时工人成本增加2成,搭建时间亦延长,拖累展览业复苏。他同样期望政府考虑开放输入外劳,协助处理装嵌、运输等前期非技术性搭建工序。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表示,为协助会议及展览业复苏,政府在2020年10月起,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行「会议展览业资助计划」。截至今年8月底,计划已向304个会议展览合共批出约10亿400万元,另向73个展览的私人主办机构提供共约4100万元的一次性即时支援。此外,政府于今年7月1日推出14亿元的定期展览奖励计划,目标是在未来3年奖励超过200个展览。截至8月底,计划已向4个定期展览合共批出约233万元奖励。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