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非本地生学额拟倍增至40%

2023-10-17 00:00

特首李家超早前到访科技大学,并与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外籍生交流。
特首李家超早前到访科技大学,并与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外籍生交流。

港府近期积极提倡成为国际教育枢纽的目标,《星岛》得悉,《施政报告》将提出多项措施,锐意将本港建设成「国际高等教育枢纽」,包括将八大非本地生限额,由资助学额20%增至40%,并鼓励大学从东南亚、一带一路地区收生,避免非本地生学额只由内地生垄断。不过,本港大学宿舍长期短缺,据悉当局认同解决需时。有立法会议员认为,各大学应互相连系,筹备海外宣传工作,又相信教学设施能应付学生增长。
现时8间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大学,非本地生的收生上限为核准学额的最多两成。据了解,新一份《施政报告》锐意打造「国际高等教育枢纽」,将提出非本地生上限提高至40%,建议已谘询八大并获支持。以现时每年级约15000个大学学士资助学额计算,提高限额意味非本地生由现时最多3000人,倍增至6000人。

不过近年非本地生以内地生为主,月前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自2021/22学年起,连续2个学年内地生人数占非本地生总数逾70%(见表二)。消息指,政府留意到目前非本地生以内地生为主的现象,近期已动作频频,鼓励大学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及东盟国家收生;同时提醒大学关注非本地生学额由内地生垄断的情况,以免影响国际化程度,导致大学排名下跌。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早前到访西安,参加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论坛、香港与中亚高校合作推进会,据悉正为大学取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源作准备。
宿位不足  需时处理

至于东盟国家,消息指当局将加强宣传,让当地了解在港升读大学的优势,例如可视本港为前往内地市场发展的跳板,而东南亚国家不少华侨后代,能谙中文,文化背景与本港相近,料成为大学院校锁定的生源目标。然而,本港院校取录非本地生增加,大学宿位长期不足的问题预料更严重,据知当局认同需时处理,但并非不能解决,比如参考都会大学购入酒店作宿舍,或下调本地生入住宿舍比例等。

另外,据悉当局亦推出措施,吸引非本地生毕业后留港工作。消息指,目前本港只有1%的非本地生毕业后会留港发展,当局期望将数字提升至5%,与英美等海外国家看齐。

身兼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大学拓展)的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周文港,认同提升非本地生收生上限,更建议考虑提升至50%,分阶段再放宽。他指,大学上课普遍在演讲厅进行,可轻易应付人数增长,「即时是以实验室为本的课堂,近5年各大学都有新教研大楼落成,亦能应付人数增长。」

至于宿舍问题,周文港指宿舍分配原则是一向以资助学额学生优先;大学会安排非本地生入住,冀提高国际化程度、推动文化共融,及培养本地学生的语言能力,但非本地生多自行安排住宿,「非本地生在迎新活动认识后,一些合得来的同学会一起在大学附近租屋」,他认为宿舍供应对放宽非本地生限额不构成限制。
参考外国  共同招生

对于政策放宽后,非本地生从何而来,周文港称,本港难吸纳英美澳纽等发达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而参考英国情况,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占相当比例。他认为,大学可参考海外做法,以发展中国家的顶尖或中产背景学生为目标;各大学和政府应参考外国,共同招生,特别到海外的顶尖中学或中产区域宣传,「英国、澳洲等地的公私立大学,都会一同到外国宣传,不是像『盲头乌蝇』或者大学间单打独斗,而是成立独立机构,专门到海外招生。」他指,本港多达5间大学位列世界百名内、大学国际化程度高,是本港优势。

学生毕业后如何吸引他们留港,周文港认为要从毕业前,开始就为海外学生举行职业博览和招聘会,让他们看见在港发展的机会,「尤其内地中产正崛起,应该让学生了解留港发展更可面向内地市场;本港拥有出入境和资金流动的自由,他们更可以香港为基地,促进他们原居地与内地的贸易来往。」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