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转走「小而美」路线

2023-10-15 00:00

第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7日将在北京开幕。
第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7日将在北京开幕。

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迎来10周年,第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上发挥显著作用,打破了外界对西方现代化的迷信。但受新冠疫情与经济下行影响,这一「世纪工程」未来走向成为外界焦点。北京学者对本报表示,过去10年「一带一路」硕果累累,相信未来将转走「小而美」的低成本路线,减少大型基建,增加在清洁能源、数码经济、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投入。
本届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有来自1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与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俄罗斯总统普京、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柬埔寨首相洪马内等政要预计将出席。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演讲

2013年,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同年,「一带一路」被确立为国家战略。2016年,由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得以提供基建项目稳定资金。

过去10年间,「一带一路」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上发挥了显著作用,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印尼迈入高铁时代,东非拥有了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
不再以「以强者为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向本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世界不再以「以强者为中心」,而成为互联互通的整体。过去,世界各国认为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就是西方的道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深信不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使各国意识到应该走符合自身国情条件的发展道路,提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倡议。

王义桅指出,「一带一路」是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超美国后自信与自觉的国际担当,是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化衰微下出的「先手棋」,也是对中美大国博弈的主动突围,是成功实施的战略转型。

国务院近日发布「一带一路」白皮书称,截至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

王义桅认为,3年疫情令中国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深受其害,中国外汇储备不如以前充裕,如今不可能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对外再进行大笔投资,因此将减少投入立足长远发展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要强调「小而美」。

他举例,比如斯里兰卡本来债务就很高,需要创造就业,改善民生,「像菌草(用于栽培食药用菌的草本植物,可用于生态治理)技术这样的『小而美』项目,现在特别受到推崇。」
门槛不高  给中小民企机会

美国之音报道亦称,「一带一路」正在转向新重点,包括小型项目和可再生能源。「我们不再有这些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了,而是较小的项目」,澳洲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夫˙内多皮尔表示,这些「小而美」项目包括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厂,制造电动汽车零件和电池的工厂,以及电动汽车所需的锂和其他矿物的矿山。

「一带一路」核心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对本报表示,「一带一路」除了「大」的概念,其实还有数码经济、服务业以及民生领域等「小」的概念,「门槛没有那么高,这些给中小民企带来机会。」

他亦相信,「一带一路」将有越来越多的新概念提出来,继之前推出的「绿色一带一路」、「数码一带一路」,接下来或触及高科技、减碳、旅游、留学等领域。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