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氚」被指难稀释 废水流全球 学者:影响难估量

2023-08-23 00:00

日揆岸田文雄(左)昨日与相关阁僚开会,讨论「核处理水」排海计划。
日揆岸田文雄(左)昨日与相关阁僚开会,讨论「核处理水」排海计划。

日本政府决定周四(明天)开始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核废水排海将经过「处理」、「测量」、「稀释」及「放流」四道手续,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学者指核废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福祉所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中国外交部指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提出严正交涉。 
福岛第一核电厂在2011年3月遭受海啸侵袭,引发炉心熔毁,为冷却熔融核燃料团块,又制造出污染水。东京电力公司利用净化装置去除多数辐射物质,最后变成「处理水」。1000多个储水罐中的核废水已超过134万吨,而且为了冷却熔融的核燃料,每天新增约100吨核废水。 核废水排海将经过「处理」、「测量」、「稀释」及「放流」4道手续。

「核处理水」在排放前将以多核种除去设备(ALPS)过滤,去除62种辐射物质,再注入储存槽内平均搅拌,然后测量确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经确认符合标准的水,为了让残留氚浓度达日本国家管制标准的1/40以下,将用逾百倍的海水稀释。 
排海周期长达30年

「核处理水」(仍含氚)待超过一定数量后就由海底管道放流,最后从离岸边约一公里外的排海口入海。目前预想每天最多能排放500立方米的「核处理水」。设置在海底管道出海口附近的放射性监控点,将监测海水中含氚浓度。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早前发表评估报告,认为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表示,核废水排海周期长达30年而非三、五年,由于含有放射性物质氚,很难被稀释或消解。伴随洋流,日本的核废水将流向全球,这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福祉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
污水含高放射性元素

食物及环境衞生谘询委员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化学系环境毒理及化学讲座教授梁美仪接受《星岛》访问时指,日方指ALPS可去除多种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属误导,因核废水仍有许多氚以外的元素,这些元素具有高放射性,锶和铯等带有辐射的重金属会随食物链扩大影响人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日方此举极不负责任,是「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中国早前已加强对日本食品的进口管制,对于现在是否考虑公布新的管制措施,汪文斌重申敦促日方纠正错误决定。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提出严正交涉,指日方此举极其自私自利。

台湾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表示,将跨部会执行掌握排放源头资讯、强化海域与海产辐射监测、建立海洋扩散评估模式与建置资讯公开平台4项配套措施。台湾绿色和平认为,政府必须就核废水为渔业监测、检测及赔偿安排,与日本当局交涉。南韩朝野态度不一,政府昨日表示,日方的相关计划在科学上、技术上都没有问题,但强调并非支持日本排放核废水。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则批评「日本宣告了最恶劣的环境破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