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数快」增警示功能 网购骗子现形

2023-08-21 00:00

左起:网罪科高级督察陈智颖、总督察颜凯欣、警司陈纯青及高级督察吴柏慧,呼吁市民慎防网上购物骗案。
左起:网罪科高级督察陈智颖、总督察颜凯欣、警司陈纯青及高级督察吴柏慧,呼吁市民慎防网上购物骗案。

警方公布今年上半年本港科技罪案共有逾1.5万宗,比去年同期飙升近一半,损失金额逾20亿元,其中网上购物骗案占逾3成。为提醒市民慎防网购骗徒,警方与金融及银行界年底前推行第一阶段「可疑指标警示机制」,「防骗视伏器」资料库将连接至「转数快」平台,届时市民经网上银行或储值支付工具透过转数快识别码转帐时,如收款方识别码与诈骗举报有关,在转帐确认页面便会出现警示字句,提示存在诈骗风险,以减少市民受骗的机会。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警司陈纯青表示,今年上半年,科技罪案有15637宗,比去年同期10613宗飙升近一半,损失共20.3亿元,上升28%,科技罪案占整体罪案的比例逾36%。此外,科技罪案当中,近9成属网上骗案,而网骗占了整体诈骗案近四分三(74.7%),「当警方去年年底还说每20分钟便有一宗骗案,今年上半年已加速至每14分钟便有一宗」。
每14分钟便有一宗骗案

科技罪案当中,网上购物骗案占最多,有4872宗,占31%,比去年同期上升23%,损失金额由去年的3600万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400万,升幅达1.6倍,受害人(11至76岁)来自不同背景。

大部分网购骗徒假扮卖家,在社交平台、买卖平台或讨论区发帖或开设专页出售货品,收取货款后便失去联络或封锁买方帐户。

有关网上购物骗案涉及的物品,大概分为演唱会及主题公园门票、酒店及其他餐饮服务、贵价消费品例如名牌手表、手袋,以及其他杂项物品如网上游戏帐户、家俬电器。其中一名女子损失高达600万元,她购买宠物时,被骗徒以不同藉口如收取行政费等,将其虚拟资产转移。

收取货款方面,近期有三分二的网购骗案,骗徒会透过转数快平台收钱,其中11%的案件直接经储值支付工具收取骗款。

警方去年推出的诈骗陷阱搜寻器「防骗视伏器」,以及今年初推出手机应用程式「防骗视伏App」,至今录得超过128万次搜寻,当中有20万次15.7%的搜寻结果,与诈骗和网络安全风险有关。

警方一直有向社交平台及网购平台提供与诈骗有关的专页和帐号的情报,让平台审视和采取反诈措施,例如移除帖文、冻结帐户。以Facebook为例,警方今年上半年已要求移除或检视超过5200个涉及诈骗的专页或帐号,超过9成半已被移除。
年底前推出首阶段「警示」

今年底前,警方会与金融及银行界推行第一阶段「可疑指标警示机制」,及早对市民作出警示,「防骗视伏器」资料库将连接至「转数快」平台。届时市民在网上银行或储值支付工具透过转数快识别码(即手机号码、电邮地址或转数快ID)转帐,如收款方识别码与市民向警方举报的诈骗有关,而且被「防骗视伏器」标签为「高危有伏」,在转帐确认页面便会出现警示字句,提醒市民存在诈骗风险。稍后亦会将机制应用到其他储值支付工具。

此外,网罪科有专责队伍进行网上巡逻,识别可疑网店专页,主动联络潜在受害买家及提供防骗建议,及早干预。执法方面,警方过去半年针对各类诈骗案件,已拘捕超过1790人,瓦解多个本地及海外诈骗集团。

有见网购骗案持续上升,「防骗刑警」陈智颖及吴柏慧高级督察参与拍摄3段防骗宣传短片,提醒公众在购买旅游套票和演唱会门票时的风险,以及出售货品时也会有受骗的机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