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语|建构智慧城市 发展电子支付

2023-07-15 00:00

港府以电子方式派发消费券,冀促进电子支付在港发展。
港府以电子方式派发消费券,冀促进电子支付在港发展。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本周在电台节目中承认,在智慧城市方面,本港电子支付发展迟缓,较内地落后,这是当局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意味政府承认电子支付发展不理想。

发展电子支付,不仅是日常生活购物的问题,也是金融市场交易交收的问题,因此需要认真解决。

香港不少现况窒碍电子支付的发展,例如小商贩、街市摊档,习惯收现钞,不接受电子支付,商贩称是因为电子支付要投入一笔资金在装置上,即使政府为加大支援街市及贩商安装收费硬件工具,推出「街市非接触式付款资助计画」,但反应仍冷淡,不少街市零申请,支付平台反映已推出众多优惠,仍徒劳无功。

其实最重要原因,是支付工具营办商对每项交易收取手续费,平白增加成本,令商贩却步。

资料显示,各支付工具的手续费约为交易金额1%至2%不等,此外货款未必即日收到。另一方面报税也是问题,买卖以现金交收,对商户而言无疑是更具弹性和方便。

这情况在的士行业尤其明显,大部分的士都不设电子支付,司机宁收现金,所以内地游客到港搭乘的士都感不便,甚至出现尴尬场面。

电子支付不单止是零售,也包括金融市场的支付,手续费问题对金融市场交收电子化造成障碍,证券行替客户买卖股票,部分会使用转数快转帐,惟银行向证券行收取的费用高昂,若证券行和客户使用同一银行,转数成本会很低,但若证券行与客户使用不同银行的户口,须使用「转数快」跨行过数,银行向证券行收取的费用,10万元以下的交易每宗收费5元,10万元以上由10元至15元不等,取消转数手续费是250元,这对证券行而言是不轻的成本,也阻碍业界使用「转数快」,拖慢业界电子支付的发展。

港交所正研究恶劣天气正常开市,要成功推行,条件之一是金融市场的电子支付普及,否则股市照开但银行休息,电子交收和支付又不普遍,如何在恶劣天气开市?

电子支付在港不普及,有其历史原因,香港长久以来使用现钞,信用卡也很普遍,自然没有需要发展电子支付;内地经济和消费高峰在2000年后才出现,信用卡也不如西方和香港普遍,反而令电子支付蓬勃发展,时至今日,香港在电子支付方面,就较内地落后。

话说回来,香港电子支付发展虽然不及国内,但与世界主要城市比较也不落后,相信按部就班,必能提高电子支付普及程度。电子支付发达,是金融中心必要条件之一,盼港府切实解决窒碍电子支付发展的问题。
李细燕
香港太平绅士协会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