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已死及文学批判

2023-06-26 00:00

(星岛日报报道)赖俊雄老师,现为台湾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研究专长为西方当代哲学、批评理论与当代英文文学。今日在这里介绍他近来一本大型学术著作《批判思考:当代文学理论十二讲》。赖俊雄教授以极浅白的文字,精简地介绍当代各种文学理论或主义,我读完后,觉得赖教授这本书讲述的十分实用,贴地气的短打经常击中理论重点,有令人觉得能立刻抓住要害的点题本领,比看其他茫无头绪的书更易上手。

人类由古至今,为何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何在?为何我们要花这么多时间去读这些理论?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实际的帮助?赖教授提出,人类自古以来,被逼接受三个先天的神秘框架限制,第一个是「时空框架」,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你并无选择;第二个是伴着你一生的「身体框架」;第三个是「生命框架」,注定要面对死亡大限。此外,我们的生命和外在世界还日日交战和产生冲击,令人类产生无穷的不安、焦虑和恐惧。

但人类不会无条件接受天生限制的黑暗和不足,人类学会不断思考以走出三个框格的困局,而不同「理论」便因应而生,使人类拥有「安全感」(安身)和「卓越感」(立命),在不同文化领域发出光芒,照耀人性光辉一页。书中几章尤为精采,讲到当代一个文学新流派「接受美学」(如巴特所说的「作者已死」),意思是阅读是由传统去猜测原作者的本意或弦外之音,变成读者可以带他(她)们不同的「窗户」、身分、经验、时代、地位等,去填补作品未加上的「空白」。从此,文学从不同角度「批判」的力度变得更强更多元化。

举个例子如《马克白》(Macbeth),以前我们只会研究莎士比亚的生平阅历和他写这个悲剧故事的目的、隐喻、象徵和人生教训。但放在「接受美学」的批判思考中,研究方向便立刻不同了。假如现今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授去读《马克白》,他忽然又会对奸角最后变疯的一幕感到百般无奈,于是想出一个对他而言更喜出望外的多元结局和新的可能演绎方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