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初中高小课程 增AI编程单元

2023-06-20 00:00

教育局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涵盖AI伦理、电脑视觉等,并探讨AI应用带来的利弊。
教育局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涵盖AI伦理、电脑视觉等,并探讨AI应用带来的利弊。

(星岛日报报道)政府大力发展STEAM教育,教育局昨推出以初中及高小学生为对象的课程单元,分别教授人工智能(AI)及编程,建议学校以10至14小时教授。中学教材有教学活动,利用聊天机械人软件ChatGPT,生成两首「橡皮鸭孖宝」漫游维港的歌词,并探讨AI广泛使用所衍生的利弊。有资深教师认同,中学教授AI宜先讲道德操守议题,并指小学教材未触及AI技术,做法未必理想。
教育局昨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与「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单元」,供所有公帑学校采用,当局期望学校尽快规划课程,9月新学年正式施教,两者课时均建议为10至14小时。初中建议在「资讯和通讯科技」范畴施教,单元涵盖基础知识、AI伦理、电脑视觉、电脑语音和语言、虚拟实境、机械人等,分为3个程度。
讲授道德操守 探讨利弊

AI生成工具ChatGPT近日成为全球热话,初中教材有建议活动以多个关键字,生成以橡皮鸭为题的两套歌词,「橡皮鸭孖宝,维多利亚港边游;浴缸泡澡,快乐喜悦共度每一刻」。教材亦建议师生向ChatGPT查询有关生成式AI的问题,以了解其优点与限制,但提醒生成资讯「并非全是正确」。

教材亦探讨AI应用带来的利弊,譬如在银行与金融行业,可用于个人化服务,但提醒全自动化或不够稳健,甚至作出带有偏见的决定,在提供服务时歧视低收入客户;在医疗保健行业应用上,AI偏见或失误亦可导致危害生命。

资深中学教师、资讯科技教育领袖协会主席黄健威认同,道德与操守在讲授AI课程宜先讲授,尤其学生即使熟悉ChatGPT等AI生成软件的操作,往往未必知道背后影响,「情况如以往学习『移花接木』技巧,教晓他们是帮他们,抑或害他们?」他认为须让学生了解AI技术的限制,对准确度、真确性与可用性有所认知,多于如何实际操作。
教师:小学未涉AI欠理想

至于高小方面,当局率先推出以小四学生为对象的教材,建议利用编程软件Scratch,进行海底探险、说故事、太空漫游等主题活动,延伸单元则运用micro:bit创作迷宫游戏。黄健威相信,大部分高小生可以应付得到,而micro:bit更可连接感应器,让能力较高的学生以编程方式,体验物联网等真实情境的科技应用。

至于小学教材暂未涉猎ChatGPT等AI技术,黄健威认为不太理想,「无论是留到中学才教,现在偷偷地玩,抑或到中学始知道利弊都是不太好。」他认为AI影响无可避免,小学生亦宜有基本认知,教师应在课堂作介绍,让他们了解AI的影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