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父亲与子女独一无二的故事

2023-06-18 00:00

机电署「父子档」文景华(左二)与文彦桓(左一)、「父女档」蔡建伟(右二)及蔡乐晴(右一)齐心服务市民。
机电署「父子档」文景华(左二)与文彦桓(左一)、「父女档」蔡建伟(右二)及蔡乐晴(右一)齐心服务市民。

(星岛日报报道)父亲节,顾名思义是个属于父亲,是向父亲表达爱意和感激的特别日子。今年父亲节,本报采访了多对父子及父女档,有父亲与自闭女儿,有一起捐血的父女,也有在同一政府部门工作的父子及父女。他们之间的温馨故事,对当事人来说确属独一无二,但希望也可唤起我们与自己的父亲之间,一些深刻和难忘的记忆。
机电署两对尖兵  工程路上齐打拼

今日是父亲节,机电工程署两对「子承父业」的父子、父女档,一起分享其工作及家庭生活点滴,两对父子、父女档齐心为市民服务。两对父子、父女档分别为现任总技术主任蔡建伟及见习工程师蔡乐晴;现职电气督察的文景华及见习技术员文彦桓。蔡乐晴及文彦桓分别来自见习工程师训练计画及技术员训练计画的成员。
拼砌模型萌芽兴趣

提起机电工程,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苦差,蔡乐晴和文彦桓则有不同的看法。蔡乐晴在去年加入机电署,她说受家庭影响,自小已对理科有浓厚兴趣。早在6岁时,在飞机上看到机场跑道上的指示灯,已询问负责跑道灯保养的父亲,其后两人更一同亲手拼砌跑道灯的模型,对机电工程的兴趣自此萌芽,在大学时选择工程科目。

在2020年文凭试后加入机电署的文彦桓则指,小时候父亲已在家中维修不同家电及玩具,令他十分崇拜父亲,对机械产生兴趣,又认为加入政府工作较为安稳,有足够时间发展其他兴趣。

两位父亲作为子女的职场「前辈」,蔡建伟表示,对女儿没有要求,惟希望女儿可在工作上尽量实践,对自己负责,如女儿在工作上有不明白之处,会尽力解答。身为女儿的蔡乐晴指,得知机电署的见习工程师训练计画后,曾和父亲商讨及分析前景,再考虑是否加入。文景华则认为,儿子在文凭试后加入政府的选择正确,因工作较安稳,亦有进修机会,又指儿子在工作后更成熟。文彦桓表示父亲经常提醒他「要请教师傅,唔好净喺识埋头苦干」。

至于父亲与子女相处之道,蔡建伟指和女儿的相处如同朋友,平日亦会一起「倾偈、睇电视,甚至打机」。文彦桓则指平日与父亲在不同部门工作,故较少交谈,但平日亦会和父亲在饭桌上交流。被问到在父亲节如何庆祝?蔡乐晴表示会和父亲「喺屋企简简单单食餐饭,买个蛋糕庆祝」,多谢父亲一直以来的栽培及鼓励,更甜言说「爸爸,父亲节快乐」。文彦桓同样会买蛋糕和父亲庆祝,更在场大声祝贺:「希望爸爸身体健康、事事顺利,父亲节快乐」。
爱女鼓励  勇敢爸捐第一滴血

近期本港血库不时告急,大家会否考虑在今日父亲节假期捐血,帮助有需要的病人?对于现时就读护理学系的Cherry一家而言,捐血已成为他们每逢在节日及生日时的指定活动。Cherry忆述,年幼时便陪同妈妈一起捐血,当时觉得捐血救人很有意义。年满16岁时,开始第一次捐血,后来更鼓励因怕痛而从未捐血的余爸爸尝试捐血。现在捐血已成为他们一家必做的亲子活动。Cherry说,感谢爸爸愿意踏出第一步,而在实习过程中亦更明白血液对病人的重大意义。

余妈妈自18岁起已开始捐血,多年来一直定期进行,故Cherry年幼时已不时陪同妈妈到捐血中心。Cherry说,儿时望着又尖又长的针,确实有少许害怕,但当时见到妈妈忍痛也要捐血助人,明白到捐血很有意义,于是便和妈妈约定,当自己年满16岁时便立即捐血,自此更常常与妈妈结伴到捐血中心,但余爸爸因为对针有莫名恐惧,故一直未曾捐血。
渴望当护士 明白血液重要

余爸爸忆述,自小每逢想起尖尖的针便感到十分紧张,故一直只是口头上答应捐血,却从未有实际行动。直至数年前有一次他陪同妻女一起到捐血中心,在女儿的鼓励下,便鼓起勇气尝试捐血。Cherry忆述:「当时和姑娘一起安慰爸爸,自己亦捉住爸爸的手,陪伴他。」最后余爸爸终于踏出第一步,尝试了人生第一次捐血。自此更克服了对针的莫名恐惧,与太太及女儿一同定期捐血,捐血已成为余氏一家的亲子活动。

除节日外,3人亦选择逢家人生日时一同捐血。Cherry说:「在生日当天捐血特别有意义,因能将捐血作为一份礼物,将『身体健康』这份祝福送给他人。」捐血时护士的悉心照料及慰问,也驱使Cherry长大后渴望成为护士。

在实习期间,她目睹血液对病人的重要性,有一次她目睹一位插着尿喉的婆婆,尿喉满是血,婆婆十分惊慌,害怕因失血过多死亡。最后Cherry目睹婆婆整个输血过程,婆婆的情绪由最初的担忧渐变稳定,维生指数也回复正常,令Cherry更明白一包血液对病人的意义,且「医院每日都接收很多严重个案,需要很多血液,捐血确实很重要」。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行政及医务总监李卓广指,红十字会积极与中学及大学合作,到各大校园推广捐血,在推广过程中,发觉有部分青少年对捐血存在误解,包括不了解所捐血液的用途,或觉得捐血会很痛。他认为,面对人口老化日益严重,培养青少年捐血意识十分重要,这亦是红十字会未来推广重点方向。
揭女儿患自闭  慈父遗憾迟了20年

今日是父亲节,一直为自闭症患者提供服务的协康会星悦中心,邀请曾患有自闭症的珈汶,分享与爸爸的相处点滴。今年29岁的珈汶,在23岁时才发现患有自闭症,曾经历被歧视、标签,幸得中心的治疗课程,加上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鼓励,情况已大为改善。珈汶趁父亲节向爸爸说出心底话:「知道照顾自闭症人士其实不简单,感激他和母亲一路以来的关怀,更希望父母可以继续健康地陪伴我成长」。
悉心照顾  由孤僻妹变服务王

珈汶父亲陈先生受访时表示,遗憾地迟了20多年才发现珈汶患有自闭症,其实在小学时期已有徵兆,如体质较差、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而且频密地出现摇头摆脑、眨眼及手脚不协调现象。陈先生曾带同女儿求医,但脑扫描后显示没异样,只建议父母多与孩子互动。到中学时期,由于珈汶就读主流学校,尤幸校园欺凌情况较少发生。直到升读基础文凭后,由于难以适应大专的课程,令珈汶性格开始变得暴躁及孤僻。陈先生只好带女儿去看精神科医生,终发现珈汶患有自闭症。

在社工协助下,陈先生陪同珈汶到协康会进行治疗。协康会星悦中心经理谭子康表示,该会自2008年起为高能力自闭症青年提供职前训练及就业支援服务,到2016年获得社会福利署的资助及大众回馈的声音,促使中心能持续提供服务。他说,珈汶于2018年开始接受治疗,包括言语治疗、临牀心理学等,再加上陈先生对女儿的照顾和鼓励,令珈汶在待人处事方面有很大进步,逐渐喜欢参与各种舞台表演、马拉松长跑及义工服务,被大家称为「服务王」;珈汶在中心的培训中更学会理财,储钱请家人去旅行,更令陈先生深感安慰。

目前珈汶已有6年半工作经验,她坦言难免会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例如从事第一份玩具店接待员工作时,因患有自闭症,导致动作慢、手脚不协调,被同事加上「自闭妹」的标签。陈先生得知女儿在工作中受歧视亦感心痛,但他选择用乐观的态度回应,告诉女儿:「别人并非歧视你,反而是想指出你的错误,让你在今后做得更好」,藉此让女儿放下「包袱」。

后来经社区姑娘介绍,珈汶转任中心助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患有自闭症的小朋友。珈汶说,因有相似经历,故更了解他们的想法,亦对这份工作更有热诚。

星悦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患有自闭症的年轻人及为其家长提供支援,谭子康表示,现时共有5家中心,共600个服务名额,希望日后获政府或其他机构更多支援,令中心可开拓不同服务范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