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提升绩效 以成果作考量

2023-04-25 00:00

笔者日前与一批建测规园界人士及立法会议员,参观由文化村集团兴建及营办的现代化安老院舍「迎进生活」。该院舍是政府在2003年推出的「鼓励在新私人发展物业内提供安老院舍院址计画」,长达20年来首个、也是唯一成功项目。

由2008年提出申请,至2021年获批出院舍牌照开业,足足花了13年时间。即使我们业界早已见惯香港的发展建设审批缓慢,也对该项目的艰苦漫长经历深表惊讶。

有业界人士指出,早前在内地参与兴建一所学校,由规划至建成只用了11个月。亦有与会者指出,业界对于一般私人发展审批要花上5至7年,一般安老院舍牌照申请需时1至2年处理,彷佛已见怪不怪,最多只会轻叹「香港就系咁㗎喇」、「政府做嘢就系咁㗎喇」。笔者认为有关情况绝不妥当,政府内外与不同的界别,都不应将这些管治陋习习以为常,必须予以正视和改革。

笔者曾多次指出,香港许多发展和建设项目,比起内地往往要花上数倍时间,大多都与实际的建筑设计或建造无关,而是因为政府前期不少可以减少的规则程序要求、过多过长的公众谘询时间、大量重复的审批要求、验收等程序过分繁复冗长,加上官员对所花时间欠缺关注,因而虚耗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与资源。

政府近年已开始正视有关问题,展开精简发展审批流程的改革,又提出修订多项法例,简化与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估、进行填海及道路等工程的法定程序。

对此笔者当然支持,但同时担心即使改了程序和法例,但相关部门和公务员的心态不变,继续遇难避事及只懂按本子办事,继续将协助私人发展视作「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继续只重监管把关、忽略促进促成,最终可达致的成果也将大打折扣。
要市民看得见成果

笔者也是做政府出身,业界选民当中亦有不少公务员,深明香港公务员系统予人「又慢又推」,缺乏承担的感觉,很大程度也是制度使然,尤其是赏罚、评核、晋升和工作分配的制度。

肯做事、敢做事的官员,其薪酬福利一般不会有额外好处,升职快往往等于工作量和责任大增,以至被派去一些特别「恶哽」的部门。反而是出名平庸、「卸膊」及「唔做唔错」的同事,则可调往一些特别「他调」的岗位,每年照样获得同等加薪,做得长仍可按年资而升职,想解雇他们则是难过登天。

现届政府强调「以结果为目标」,就百多项政策措施制订绩效指标,并承诺会优化上述公务员管理制度。

笔者希望这些目标和指标,不会像现有的部门服务承诺般,年年都达标,但市民和业界却感受不到实质成果;希望有关优化及改革计画,能真正抓住问题核心,不要「做了但看不见成果」。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