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完善文创产业生态圈 冀提升香港软实力

2023-04-17 00:00

刚过去的2、3月,不少重要的国际文化艺术盛事重临香江,让艺术爱好者再次聚首一堂。文创产业既为香港带来经济效益,亦为年轻一代探索文化身分的机会,有助凝聚社会力量。

2020年本港文创产业的从业员约有22万人,增加价值约1156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4.5%;当中涵盖11个组成界别,「软件、电脑游戏及互动媒体」的增加价值占最多,接近一半;其次为「艺术品、古董及工艺品」、「出版」以及「建筑」;而「表演艺术」及「娱乐服务」则排名末端,增加价值不足百分一。

本港曾经盛极一时的娱乐产业,为何会后劲不继?有研究指出,青年认为政府缺乏支援、本地娱乐制作单一化、周边地区竞争激烈、香港缺乏创意人才,都局限相关范畴的发展。
创意行业能安稳谋生

最近青协M21网台节目《倾.尽全力》,几位专业青年探讨上述议题时指出,要展现本港文创产业的软实力,政府首先要完善整个生态圈,让以创意为先的行业,例如出版、媒体、表演艺术等从业员能够安稳地谋生。他们建议将文创专业引入资历架构,一方面保障从业员的事业发展,另方面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式微的工艺行业,避免传统工艺因青黄不接而消失。

近年艺术科技(art tech)成为发展的新趋势,有表演者指出,自己往往未能掌握最新科技技术,亦未能了解如何将科技结合到自己的表演当中,即使有意欲亦缺乏相关知识,建议政府担当桥梁的角色,提供更多行业资讯和培训机会。

跨界别、行业的合作亦同样值得重视,AR、VR、XR等技术现时主要应用在娱乐和游戏上,亦可以应用于各类培训,包括医疗、教育及文化保育等,如果与其他高增值的行业共同发展,例如旅游业,相信能有效产生协同效应,令文创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将香港软实力推广至全球旅客。

青年在发挥创意同时,亦关心是否受到法例保障,他们建议政府参考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制度,例如南韩通过「表演法」让从业员安心创作之馀亦有所参照;另有街头表演发牌制度,能够提高表演者的水准和认受性。
望委员会助沟通协作

至于刚成立的文化委员会,专业青年期望委员会能有效担当沟通协作的角色,协助从业员了解政府、商界及私人提供的基金及资源,开拓更多不同的拨款资助计画让从业员申请,例如建筑物复修基金,以及专为中小型艺术团体的基金。委员会亦可以协助收集业界的意见向政府反映,例如如何简化及数码化各类基金的申请程序等。同时,委员会可以协助政府制定中、长远的发展蓝图,以及协助梳理从业员在大湾区发展的困难及需要,并提供实际支援及建议,避免从业员因为不了解各地区法规而却步。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本港文化事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届政府将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锐意推动文化发展,我们期待当局构建完善的文艺创意生态圈,进一步向国际展现本港的软实力。
香港青年协会《倾.尽全力》文创产业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