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人|共识文化传承 「搭枱」增地道风味

2023-04-07 00:00

「Excuse me. May I have a table for two? 」一位带同女伴的绅士问道。「Yes Sir. Please be seated! 」侍应生答道。上述情况在高级食肆及西餐厅司空见惯。当你踏进港式食肆,尤其是地道街坊茶楼及茶餐厅,夥计反而会问:「搭唔搭枱?搭枱唔使等位。」可以说,「搭枱」是香港独有的共识文化,所谓「愿者上搭」,最重要是大家都食得开心、食得放心。为更好待客,我建议饮食业界可在客人入座前讲明是否有「搭枱」安排。

我有感而发讲出这番话是因为近日有内地人在内地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投诉香港的「搭枱」文化。就此,我的回应是3年疫情刚刚过去,现在正是唱好香港的时候,眼见外国和内地旅客增多,身为饮食业界代表当然替行家感到高兴,但碍于文化差异,部分旅客对香港「搭枱」文化不太认识,甚至存在意见,因此我有必要解释清楚。

须知,香港「搭枱」文化存在已久,原因包括普罗上班族中午「放饭」时间比较短,当他们一窝蜂涌到食肆开餐,「等位」在所难免,为争取时间果腹,哪管「搭枱」搭着谁,只要不是仇家就可以了,总之食为先!还有,在商言商,饮食业衡量生意是好是坏的其中一个指标,是计算每张枱每场可招待多少客人,或称交易次数(number of transactions)。「搭枱」可提升顾客坐满餐枱的百分比率,亦即交易次数会增加。何况香港租金贵,食肆做生意的面积有限,加上人工贵,行内又长期严重人手短缺,「搭枱」某程度上变成用灵活的方法增加生意。

香港人熟悉「搭枱」是我们的共识文化,特别是地道街坊茶楼,由晨早专做晨运客生意的早市至下午茶时段,「搭枱」都是常见现象,茶客当中有很多更是熟口熟面的街坊呢!然而,旅客未必习惯,尤其是疫症肆虐期间大家知道食肆餐枱会保持1.5米社交距离,两位客人面对面同坐一桌就有胶板隔开。今天,全世界都踏上复常之路,要隔着胶板才敢脱口罩用餐的动作已经成为过去式,大家不要再活在沉甸甸的梦魇中。
入座前温馨提示有「搭枱」

为令旅客释怀,我希望业界可以多行一步,就是在门口或餐桌上告诉客人:「这枱如不能坐满,将有人搭枱!」如果想做得更尽善尽美,可以写得更得体:「中午十二时半到下午二时会出现搭枱情况,希望得到你的谅解与支持。」最理想是中、英对照,并且让客人入座前知悉!我相信顾客看到这类告示,都会懂得如何选择餐厅及用餐时段,不会出现吃到一半时因为突然有人「搭枱」而心理上感到不适。
张宇人 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