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建立青年置业阶梯 达至安居乐业

2023-02-12 00:00

房屋乃香港民生问题重中之重。不同社群均有住房的需要,惜香港寸金尺土,根据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的研究指出,本港已连续第12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楼价与收入比率为该项调查以来最高的纪录,相当于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业。

香港政府统计处2022年第2季《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资料显示,25至34岁青年月入中位数为20000港元,扣除租金和生活杂费后可能所剩无几,储蓄已成难题,遑论储蓄首期置业。即使能够负担首期,微簿的收入亦难以通过按揭压力测试。

非私人住宅方面,2017年有超过5万名30岁以下人士申请居者有其屋计画(居屋),当中只有297人成功购买,比率不足百分之一。

申请门槛较低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截至2022年6月底,轮候册已累积24.2万宗申请,当中非长者单人占整体申请逾四成,而每年编配予这些申请者的单位数量,上限只有2200个,加上计分制度有助于45岁或以上单身人士申请,青年获派公屋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大幅增加供应量,仍未能即时纾缓青年的住屋问题。

特区政府锐意透过不同政策措施帮助青年向上流,住房是其中一个关键,对青年以致整体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综观现行的政策或计画五花八门,但针对青年群组的可谓寥寥无几。

青协M21网台节目《倾.尽全力》,几位专业青年探讨上述议题时,建议制订「青年置业阶梯」,让年轻人改善住房环境,享有可负担的住房选择,一方面带动向上流机会,同时解决部分住房问题,增加幸褔感。

「青年置业阶梯」若以3层金字塔图示(见图),分别为:

第1层:青年宿舍/ 过渡性房屋/ 公营房屋单位

第2层:居者有其屋单位

第3层:私人住宅单位

「青年置业阶梯」的层级没有高低或优劣之分,为的是让不同背景、学历、经济状况、住屋需求的青年,按个人能力、对生活空间的期望和实际需求,作出适切和相对应的选择。

就本港住屋价格而言,部分青年只能负担第1层级的资助性房屋,即使他们获租务优惠数年,迁出后却没有相关的房屋政策衔接,相信仍然难以储蓄及负担高昂的首期,变相令资助性租住房屋对他们的帮助相当有限。

以青年宿舍为例,若青年住够一定年期,可以取得居者有其屋单位或各项房屋计画的优先购买权,便可将第1和第2层级的「青年置业阶梯」接轨,增加延续性。

另外,计画如能获得不同发展商的支持,提供更优惠的首次置业楼盘,可减轻青年负担。

安居乐业是不少人的梦想,在平衡不同持份者的诉求下,能够为年轻一代建立完善的「青年置业阶梯」,让他们有选择的机会,同时让他们可预视个人的置业梦,增加幸福感,相信有助香港长期的发展和稳定。
香港青年协会《倾.尽全力》房屋规划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