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积极维修与重用 实践循环经济

2022-10-14 00:00

废物是富裕社会的普遍问题,香港毫无疑问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市民生活质素及经济条件不断提升,倾向选择即弃文化,享受更方便的生活。本港每年约有四百万公吨都市固体废物被送往垃圾堆填区。环境保护署估计,三个策略性堆填区将在二○三○年接近饱和。政府已发布《香港资源循环蓝图二○三五》,计画更新废物管理策略,减少依赖堆填区,以及逐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概念旨在更好地利用资源和减少废物,提倡的「5R」原则,包括重新思考(Rethink)、减少(Reduce)、重用(Reuse)、维修(Repair)和回收(Recycle),通过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原材料和避免产生废物,来实现高效率、可持续的经济,在国际上也逐渐被提倡为解决跨领域问题的重要手段,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和交通等。

本港每年产生约七万公吨废电器电子产品,前年亦产生约二十万公吨家具废物。「维修与重用」是实现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其他类型的都市固体废物不同,电子产品和家具能简单地透过维修和保养,延长使用周期。

近年,一些国家包括欧盟及英国推行「维修权」法,商家有责任确保电子产品的设计更耐用,及有义务向第三方维修商提供零件,确保产品可以维修长达十年。在香港,人们开始意识到减废回收和发展绿色生活文化的重要性。然而,与其他先进国家或城市相比,港人对维修与重用的理解和认识仍然不足。

维修法助减废回收

维修、重用和再制造等概念纳入商业模式,能帮助企业拓展新市场,推动增长,例如采取「产品即服务(product as a service)」模式。对于需要在前期购买大量设备的公司而言,透过「按服务使用付费模式(pay-for-usage)」,向供应商支付月租费,能够改善公司现金流。该模式亦为企业带来其他利益,在现今消费者更具环保意识的时代,为企业产生正面商誉、促进长远经济效益和带来积极宣传效果。

以荷兰史基浦机场为例,机场推行的其中一项减碳措施是订购低碳照明服务,代替购买独立的照明设备,由照明设备供应商负责维修、更换和回收灯具。机场不须作出前期投资,便能使用最新的节能照明系统,同时有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须担心如何处置废旧灯具。另一方面,照明设备供应商确保了长期供应合同和定期利润,实现双赢。

坐言起行 远离即弃文化

在社区层面上,外国及本港亦有关注维修与重用的团体,成功向社区推广相关文化。在英国,有志愿维修团体网组织各城市的维修团体,向当地社区推广维修技能,通过举办工作坊,分享修复电子产品的知识和资源。他们还会记录维修数据,以了解其工作为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及提供产品维修意见,游说制造商创造和设计具有循环性和方便维修的产品。本港暂时没有完善相关的网络,但社区倡议的数量正不断增加,有机构举办适合家庭参加的工作坊,让青少年学习基本维修技能。由于多数熟练的维修师傅来自年老一辈,这些工作坊能促进世代之间的社会互动,带来额外的社会价值。

即弃文化在香港盛行,社会是时候采取行动,减轻过度消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维修与重用的概念,将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因素。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尝试改变自身的消费行为,尽可能优先考虑维修和重用,减少购买新产品的需求。企业亦可以从传统的商业模式,转向支持循环经济的创新和替代商业模式,例如采用租赁服务或重新设计易于修复的产品。
刘敏智 商界环保协会政策及研究主管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