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计画吸才失灵 近2年申请者减半

2022-10-14 00:00

本港未来发展,还看新一代人才。
本港未来发展,还看新一代人才。

(星岛日报报道)特首李家超公布首份《施政报告》前,已预告必出招「抢人才」。本报向入境处取得的数据,反映疫情下本港吸引人才能力大减,六大输入人才计画由疫情前二○一九年总共七万多申请人,批准六万多人来港,到疫情杀到二○二○及二一年连续两年均大幅减半,不论申请人及获批者各只剩三万多。跌幅最急主要来自海外申请人,经「一般就业政策」的海外申请人去年剩约一万五千人,较一九年下降六成六,一年大减约三万人;「科技人才入境计画」去年申请人数按年跌超过一半;只有「优才计画」逆市吸客。

本港采取严谨防疫检疫措施,至最近放宽海外入境检疫至「0+3」。本港六大输入人才计画,包括适用于海外专业人士申请来港就业的「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画」、「优秀人才入境计画」、「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画」,及「科技人才入境计画」。在疫情前的一九年,六大计画共吸引七万八千多人申请,有六万七千多人获批来港发展(详见附表)。属最大户的「一般就业政策」,一九年有多达四万五千多人申请,四万一千多人获批。

不过,疫情来袭,各输入人才计画申请总人数急跌,到二○二○年及二一年均大幅减半,各剩三万八千至三万九千多人,获批来港人才同步锐减。当中「一般就业政策」海外人才申请数字持续寻底,继二○二○年跌至一万七千六百多人,去年进一步下降到一万五千五百多人,后者较一九年足足急跌六成六,即疫情前后对比一年间已少三万,亦由一年有逾四万海外人才获批来港发展,变近两年合共不足三万人。「优才计画」反弹力最强,去年申请人数回升至五千三百多人,到今年截至八月,更高达七千零四十七人申请。

只有科技人才需求大

毅知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周绮萍分析,疫情下香港入境检疫措施严谨,又未能与内地通关,令海外人才却步,亦「无所谓需要人才」,「香港自己失业率亦上升,哪有职位给外来人?」她相信,金融行业较受影响,因市场波动,只有科技界大不同,「就算整体市场不好,科技人才需求都好大」,因为疫情下更需求科技支援,例如利用云端、A I,甚至机械人帮手等。而优才计画申请人数飙升,她解释是个大趋势,个别行业的优才是中长期都需要。

周绮萍说,要吸引人才必须解决长远因素,例如房地产价格昂贵问题,「他们来港希望落地生根,一定要居住,辣招?我认为可以考虑调整。」她认为政府是否推「0+0」并非最重要,但要提供比新加坡优越的条件,并把握香港独特优势,即是背靠祖国及大湾区发展机遇,好好利用中国大市场、大湾区平台。

抢人条件要比星洲优越

厂商会会长史立德相信,海外人才对本港疫情控制严谨有所担忧,现放宽至「0+3」相对好些。他指,本港缺少海外高端人才外,实际本身整体劳动人口亦不足,建议政府改善本地人口政策,「要有资助,从根源支援后生一代去生育」,否则人口继续老化,造成极大社会问题。他相信,本港对海外金融人才还有吸引力,因亚洲市场最赚钱,「海外公司都想在香港插旗,攞大陆生意」,并料部分人才最终会从新加坡回流返港。

另外,经「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来港的,在二○一八及一九年都有过万人,当中约九成是内地人「港漂」,但过去两年均跌近三成,各剩七千多人。「港漂」过来人、立法会议员张欣宇相信,最重要香港经济好、香港社会复常、对非本地学生更加友好,更多机构开放招聘提供工作新机遇等,「有发展机遇,保持经济增长,自然能够吸引人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