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海军斗水兵:驻港英军足球史

2022-07-25 00:00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一日,金冕多对华联的比赛开始前,驻港英军司令菲士廷少将(Francis Festing)与双方球员握手。左旁为当时华联队长李惠堂。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一日,金冕多对华联的比赛开始前,驻港英军司令菲士廷少将(Francis Festing)与双方球员握手。左旁为当时华联队长李惠堂。

香港人不时会用「海军斗水兵——水斗水」这句广东话歇后语,但大家可又知道香港足球杯赛内曾出现过真正的「海军斗水兵」,甚至是「陆军斗步兵」等趣怪的军队对阵?事实上,英国三军部队于驻守香港期间,对本地的足球运动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今天笔者便与各位分享英军过往与本地足球的紧密关系,包括他们于二次大战前的光辉岁月,以及如何于战后百废待兴的香港球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香港足球会由英军协助成立

早于十九世纪末,驻港英军已经活跃于本地各项主要足球杯赛。一八八六年,当时部分驻港英国军官响应时任辅政司骆克的邀请,协助成立香港首间足球会——香港足球会(港会)。这些军官后来还积极参与筹办港会于一八九五年举行的首届香港足球挑战杯(即后来的银牌足球赛),并派出十多支由陆海军官兵组成的代表队,确保赛事有足够参赛队伍。

此外,驻军亦是香港足球联赛设立初期的骨干成员,而且经常称霸冠军。在各支英军部队中,以英国陆军最为积极参与本地联赛;首届甲组足球联赛于一九○八年展开时,陆军便有工兵团、陆军医疗团、驻防炮兵团,以及由东肯特郡军团组成的巴付足球队(The Buffs)共四支代表队,占该届参赛球队总数的一半。根据香港足球史学会前主席欧阳逢康整合的资料,在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所举行的三十三届甲组联赛中,军方代表队便囊括了十七届冠军,其中陆军球队共取得九次甲组冠军,是夺冠次数最多的三军代表,较次席的海军多出七次。

相较之下,英国海军早期只派员参加银牌赛事,直到一九一四年才开始参加本地足总联赛。由于军舰人员逗留在香港的时间很不稳定,当时海军往往要以个别舰只为单位参赛,因此经常出现不同军舰的球员于联赛互相对垒的情景。例如在一九二二至二三年度球季便有七艘军舰分别派队参加甲组联赛,结果出现了多场海军代表内讧的赛事,可谓名副其实的「海军斗水兵」!然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该届联赛锦标最终是由陆军代表京士军团(King's Regiment)成功夺得。

二战后,英国曾于香港设立临时军政府。英军各支代表队在该时期积极参与由香港足球总会主办的「复兴联赛」及银牌赛事,为本地球会提供有质素的竞赛对手。此外,军方不时举行筹款足球赛活动,协助重新振兴球市;香港战后首场公开足球赛事便是由驻军筹办。该场慈善赛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一日在九龙京士柏公园的西洋波会举行,由俗称「金冕多」的海军陆战队第四十四突击营对阵华联足球队。赛前华联不断招兵买马,并邀得中国球王李惠堂担任中锋,吸引大量球迷购票入场。

开赛初段,华联展开猛烈攻势,李惠堂更几乎为球队先开纪录,可惜射门被对方门将奋身扑出。金冕多站稳阵脚后善用其球员的身材和默契优势作出反击,最终于上半场攻入三球。双方换边后继续互有攻守,但华联不但未能撕破对手的防綫,反而再失三球,包括被对手攻入一球离门二十多码的美妙远射,最终以零比六不敌金冕多。
水准下跌 海军一季失131球

随着英军于二战后逐步撤出亚洲,驻港部队亦渐渐淡出香港球坛。尽管陆海空三军于五、六十年代继续派队参加本地联赛,但由于驻军人数持续减少,以及联赛水平不断提高,它们已不再如以往般能够雄霸甲组。以英国空军为例,它们除了于一九四六年赢得甲组冠军外便未再染指任何本地锦标。海军更沦为鱼腩部队,经常被对手大比数击败。例如它们于一九五六至五七年度球季的甲组联赛中竟造出一胜二十三负的差劣成绩,全季更失了一百三十一球。当时各大体育报道都会用「水、水、水!」或「水斗水战来毫无精采」等与水相关的标题来讥讽「水兵」(海军)不济的表现,成为日后「海军斗水兵」的其中一个出处,用来形容水平低劣的较量。

一九九二至九三年度球季为驻港英军最后一次于甲组联赛角逐。该届它们以三军联队形式参赛,但整季都无力与南华和东方等职业球会竞争。球队最终只取得一分,敬陪末席,并于季后宣布解散。军方代表队自此便绝于香港足总的各级联赛之中。
宋博文
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政治部类》助理编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